強推簡體字 徒迫港人反彈
發布時間: 2016/03/02
近日,繁簡體字的爭議,再次鬧得如火如荼。大學內,有本地學生與大陸學生因簡體字起爭拗,雙方在民主牆互相嘲諷攻擊;另一邊廂,教育局發表諮詢文件,當中涉及強制學習簡體字,引起社會的反彈。
本地語言屬身份認同
無綫電視卻在這個時候火上加油,把簡體字引進J5頻道,在黃金時段推出普通話新聞,而字幕、插圖一律使用簡體字,惹來強烈不滿,短短一日已經有過萬宗投訴。有關「推普廢粵」與「棄繁從簡」的戰場,甚至擴展至餐廳、商舖,每每挑動港人的神經。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對自身文化、語言、身份、以及一些核心價值有認同感,是正常不過之事。語言,本身就是與身份認同、「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有密切關係。大部分香港人看繁體字,講廣東話,有別於大陸的簡體字、普通話,這正是香港的獨特性。兩地語言的確是有分別,最重要的是要互相尊重。如果強制要學校「普教中」,硬要觀眾收看簡體字,自然引起港人的不滿。
再加上,以現時緊張的政治氣氛,容易令港人懷疑,強推簡體字、普通話的原因是,要「推普廢粵」、「棄繁從簡」,要消滅廣東話、繁體字,要加快中港融合,甚至要「消滅香港人」,反對的聲音當然愈來愈大。香港人的主體意識,正正是被壓迫、威脅的情況下,鞏固起來。
強迫手段令矛盾加劇
無綫電視被指帶頭引入簡體字,回應時指節目是為了服務,「只識普通話、使用簡體字的觀眾」,亦即是大陸觀眾。不少港人對無綫電視評價一向不高,甚至諷刺為「CCTVB」,明目張膽承認要服務大陸觀眾,卻是第一次。有議員去信無綫投訴,卻被反指歧視講普通話、使用簡體字人士。電視台強硬的回應,被指是為了大陸生意,令港人捍衞本土文化,守衞本土語言的呼聲更高。
還是那一句:主體意識、身份認同很多時都是被「迫」出來的,語言上的繁簡、粵普之爭,每一次也令港人的主體意識更加鞏固。本來多學一種語言,一種文字並無不當,不少年輕朋友亦十分享受學習外語,但是以強迫的手法,接受普通話及簡體字,給港人有種受威脅的感覺,群眾只會愈來愈反感。
港人的自主意識自然愈來愈高,中港矛盾只會愈演愈烈。
http://newhongkonger.blogspot.com
▲ 當局建議學校推行「普教中」,另有電視台硬要觀眾收看簡體字字幕,引起部分港人不滿。(資料圖片)
撰文 : 周日東 新力量網絡研究員
鄺英豪 新力量網絡研究員
欄名 : 新香港人
機構 : 新力量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