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苦甜滋味
世情館
發布時間: 2018/03/02
一月份某個忙碌的星期二,一個病人離開,第二個已準備進來;進出間,瞥見門外中年男士向醫生招手,認得他是小段的丈夫,惟奇怪這天病人名單上,並沒有小段的名字。
待病人離開後,仍見他在門外守候,便招手請他內進。他手裏拿着大盒巧克力,臉部表情卻是怪怪的,聖誕元旦已過,農曆新年尚遠,不應是送糖果的季節。
還是那句開場白:「好嗎?有甚麼事情可幫忙?」
「想多謝你,莫醫生!」他說。
醫生狐疑:「多謝甚麼?」已照顧小段達四年,個案很奇特,四期肺癌但同時有ALK和EGFR突變,每遇病況轉差便要問是哪種基因作怪,不斷從腫瘤血液甚至肺積水中找基因,見招拆招,總算維持達四年,基於經濟狀況,她主要在公立醫院就診,惟出現難題才找醫生。
見病人不在,便問:「小段如何?」
本來陰晴不定的臉容,登時哭起來:「她,她走了,在聖誕前走了。」
醫生錯愕,送巧克力的人不應帶淚,而他的傷痛感染力極強,接過那盒巧克力時也差點哭起來,只能勉強說句:「多謝,你也不要傷心。」
小段的離開是苦,巧克力及其中心意是甜,苦甜走在一起是另一番滋味,一種慶幸能當上腫瘤科醫生的滋味,行醫最大的回報絕不是致富,而是這份苦甜滋味。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