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精準小籠

世情館

發布時間: 2019/01/24

分享:

分享:

十五加六等於二十一,再加十八……

一隻復一隻、一籠復一籠、一天復一天、一年復一年,都是十五克加六克,不多也不少。

說的是,將十五克鮮豬肉包在六克麵團的小籠包。台北好友楊教授,安排到101鼎泰豐主店晚餐,教授人面廣,跟老闆相熟,便有緣得悉他們「精準小籠」背後的故事。

現任老闆的父親,來自山西,移居台灣後,在油行當售貨員。當油行面臨倒閉時,他毅然接手,初時也能經營,但市道實在不好,期間有老兵好友想在他店門前搭檔賣小籠包餬口,豈知生意異常好,最終便轉行把店子改為小籠包店。

台灣小籠包店多的是,何解單以鼎泰豐能踏足國際,成為台灣最富代表性品牌?這便靠兒子把精準品質控制觀念引進餐廳。工作坊內,只見七人圍在長桌,兩人負責擀皮,六克麵團按在圓木條下擀八下,瞬間,一塊薄餃皮便被傳到下位員工把豬肉餡放在上面,精準量度後,才交下位摺上不多不少的十八摺;過程中,每十五分鐘便有控管檢查品質。不單一店如此,全球百多間店也是如此。好味小籠包確有其成功道理,精準便是其一。

我們也有精準醫學,說的是以生物標誌物(Biomarker)為病人擇選治療,但我們卻缺乏「精準醫生」,醫生對待病人的態度和手法十分參差,有的笑臉迎人、有的極其嚴肅,也有些是不理不睬的,病情雖可同樣受理,但箇中經歷截然不同。改天,醫管局可能要跟鼎泰豐交流交流。

(專欄作家提供圖片)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