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多少淚水

世情館

發布時間: 2019/02/01

分享:

分享:

年終歲晚,預備新年來臨,同時也要回顧過去一年成績。經商的,檢閱營業額和總利潤;大學教授,便要看刊登過多少重要文獻或博士生論文;當警官的,則看破案率或犯罪個案數字。

數字,好像能代表一年的好與壞,也成為來年作比較的基石,相信這正是量化(Quantification)的背後意義。

那麼,請問過去一年曾流淚多少次?

醫生就不能清楚回答這問題,肯定曾哭過,但已想不起為何而哭,可能是感人電影、可能是不愉快事情,更可能是病人的悲傷遭遇。

不論流淚因由,既要量化,便要決定內容的好壞,錢是多賺為妙,文獻數字也是多多益善,而犯罪個案當然愈少愈好,那麼流淚應該是多點好?還是少些較佳?

哭泣是情緒激動的自然反應,進化過程中,惟較高等生物才擁有這種反應,其中目的是釋放不良情緒,故此淚水過後,悲哀也會減退,也算是保護心靈的方法之一,故此,遇上悲傷事情時,大哭一場未算壞事。

一年過去,當然希望曾遇上不少樂事,但要為不快事而哭泣也是應該的;若一年沒有哭泣過,可能真是如此幸福,三百六十五天未遇上一件傷心事,但也有可能是遇上卻不懂得哭。

有哭有笑,才是真實人生。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