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美誤判華實力 貿易協議淪空洞
發布時間: 2019/03/11
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國的復原能力和戰略決心。眼看着中國經濟放緩,美國相信自己的對手已是遍體鱗傷,只求盡快結束貿易戰。
然而,對擁有足夠政策空間來應對當前放緩局面的中國領導層而言,根本沒必要去放棄其長期戰略。雖然一項着眼於雙邊貿易的表面交易似乎即將達成,但在究竟誰佔上風這個問題上,兩大經濟體的基本因素的鮮明對比,已指向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判斷。
華經濟走弱 非美關稅戰略得逞
誠然,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個月中明顯走弱,但這並非源自於美國自以為得逞的關稅戰略,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求仁得仁的結果。這個局面最初是由去槓桿運動引起的,旨在消除債務密集型經濟增長的風險。值得贊揚的是,中國政策制定者已採取積極行動,以避免患上可怕的「日本綜合症」(Japan Syndrome)--不僅債務過剩,還存在大量殭屍企業以及相關的生產力挑戰。
這一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國的信貸增長從2016年初的16%左右,放緩到2018年末的10.5%左右,這對中國曾經強大的投資引擎--也是經濟體中最大的組成部分--產生了重大影響。其增長幅度從2013年底的20%增長,放緩至2018年末的約6%。
與此同時,美國關稅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顯現。雖然中國在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的對美出口同比下降約3%,但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量則持續增加,主要拜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的復甦所賜。鑑於出口可能會搶在農曆新年假期和美國關稅進一步增加之前實施,其後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回落,也是意料之內的事。雖然這可能會淡化短期前景,但卻很難將過去幾個月的經濟放緩歸咎於出口。
為了對冲相關風險,中國迅速着手利用其內在優勢:比西方經濟體更大的政策靈活性,因西方經濟體在財政和貨幣刺激上已在很大程度上觸及了其極限。而中國過去一年內五次降低準備金要求,已令銀行貸款增加,信貸增長也在2019年初有所抬頭,這將可以在年中之前支撑總體經濟活動的改善。
相比下,美國經濟更像是打了一枝補針。在2017年末的超大減稅政策推動下,2018年經濟增長率回升至約3%,比前8年平均2.2%的增速快了近1個百分點。但隨着財政刺激措施逐漸退場,GDP增長估計也會恢復原狀--與國會預算辦公室最新預測的2019年增速只有2.3%般一致。
美股年初反彈 未抵去年末大跌
甚至出現更弱走勢的風險也在增加。因為2019年初美國股市的反彈並未能抵消2018年末的大幅下跌,後者嚴重削弱了家庭財富和消費者信心,導致12月零售額大幅下滑。隨着領取失業救濟人數開始上升,樓市疲軟,全球經濟日益動盪,而美聯儲局手中彈藥有限,美國經濟的復甦勢頭看來愈來愈脆弱。
這兩條截然不同經濟增長軌迹--中國在政策推動的經濟改善Vs美國在政策限制下的經濟放緩--的可能走向,也加劇了長期基本面的更嚴重錯配。中國在2018年的國民儲蓄率相當於GDP的45%,是美國18.7%的近兩倍半。盡管由消費者主導的重整使得中國整體經濟從儲蓄過剩,轉向了儲蓄吸收,令中國儲蓄率相對2008年52%的高峰值有所下降,但中國仍擁有美國人求之不得的緩衝空間。
此外,美國85%的總儲蓄都被用於更新過時和破舊的存量資本。如果扣除折舊,美國2018年的國民淨儲蓄率僅為3%--還不到二十世紀最後30年6.3%平均水平的一半,更遠低於中國的淨儲蓄率,而且中國的存量資本相比之下更為嶄新,毋須大批更換。
這些儲蓄差異,也凸顯了兩大經濟體在增長潛力的投資支柱上的關鍵差異。2018年,中國的投資相當於其GDP的44%,是美國21%的兩倍多。而鑑於美國的存量資本日益老化,這兩大經濟體的產能提升型淨投資(capacity-enhancing net investment)頭寸之間的差距也就更大。這顯示中國在為其長期增長需求(例如城市化、基礎設施投資、人力資本和研發以及向自主創新的轉變)提供資金方面的相對優勢。
美經濟恐減弱 華年中或逆轉
此外,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儲蓄差距,可能在未來幾年進一步擴大,因為看似長期性的美國預算赤字會令國內儲蓄進一步下降。另一個複雜因素則是在為其有限的投資潛力提供資金時,美國也需要同樣長期性的經常帳赤字來補充匱乏的國內儲蓄。而經常帳赤字肯定會引發巨大的多邊貿易逆差--這也點出了尚未達成的貿易協議中那個最為薄弱的環節:美國只能依賴一個中美雙邊解決方案,來應付其與100多個貿易夥伴之間的更嚴峻赤字問題。
最後,經濟實力是相對的。美國經濟目前的實力似乎稍縱即逝。她的短期復原能力已被消磨甚多,還可能在令人憂慮的長期基本面下進一步減弱。而中國處於相反的位置:在相對穩固的長期基本面背景下,今天的短期疲軟應該會在年中得到逆轉。這一現實將給予美國談判者們當頭棒喝,因為正是他們誤讀了中國的實力和表面貿易協議(cosmetic trade deal)的空洞利益。
...................
(作者著有《失衡:美中兩國的相互依賴》)
www.project-syndicate.org
▲ 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個月明顯走弱,這並非源於美國自以為得逞的關稅戰略。圖為廈門港。(中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史蒂芬‧S‧羅奇(Stephen S. Roach) 耶魯大學高級講師、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
欄名 : 中美世紀博奕
資料提供 : Project Syndicate,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