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貨幣戰開打 特朗普算盤難響
發布時間: 2019/08/12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戰再次升溫,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宣布計劃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3,0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中國當局隨後允許其人民幣滙率降低至每美元對人民幣7元的象徵性門檻(即「破7」)。特朗普政府迅速回應,將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這是美國25年來第一次對任何國家這樣做。
貨幣操縱3標準 對華不適用
權威人士宣布貨幣戰開打,全球股市大跌。
美國聲稱最近的人民幣貶值等於貨幣操縱,但這是不正確的。如果說中國當局屈服於市場壓力更為正確,而其直接源頭,就正是特朗普宣布的新關稅。
經濟理論認為,關稅不會像他們的支持者認為的那樣,改善一個國家的貿易平衡。當滙率由市場決定時,它會自動調整以抵銷關稅。即是,如果關稅阻止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進口商品,那麼人民幣的需求就會減弱,貨幣價格便會下跌。
評估美國貿易夥伴是否操縱其貨幣的任務,本來是美國財政部負責,它使用三個標準,其中兩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的國際商定操縱標準相符:一國持續單方面干預以壓低其貨幣價值,以及出現巨額經常帳戶盈餘。但這些都不適用於今天的中國。
自1988年,美國國會將這項任務交給財政部以來,該部門已完成了專業任務,無論誰在掌管白宮。但突然決定將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盡管不符合標準,卻是特朗普對既定規範、專業知識、美國機構的長期可信度,甚至法律的普遍含義毫不客氣地粗暴對待的另一個例子。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確實曾出手保持人民幣大幅低估。那是從2004年到2014年中期,特別是在2004至08年,中國當局進行了大量干預,以減緩貨幣市場驅動的升值。然而,在這十年期間,人民幣兌美元仍然升值了30%,在2014年達到頂峰。
人幣破7 回應特關稅攻勢
隨後的風勢發生變化,市場情緒背離人民幣。在過去五年,與特朗普及其他一些美國政客經常聲稱的情況相反,中國當局是採取干預措施,減緩貨幣貶值。在2015年和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花費了1萬億美元的外滙儲備(總計4萬億美元)支撑滙率——迄今為止最大額度的貨幣干預。
中國當局最近決定讓人民幣突破「7」的阻力,可能是對特朗普最近一次關稅攻勢的蓄意回應。然而,中國也擔心其貨幣可能會過快下滑,並破壞金融市場的穩定。
與此同時,特朗普是指摘他人的大師——而其指摘他人所犯的,正正他自己已經或正在考慮的要犯的事:在指摘中國「操縱滙率」同時,他卻希望對美元做同樣的事情。在還未心滿意足於公開向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施壓以降低利率下,特朗普已明確試圖壓低美元滙率。顯然,他認為世界是一種競爭性貶值的遊戲。
特朗普政府甚至考慮過直接干預外滙市場以削弱美元的可能性。「如果我願意,我可以在兩秒內完成」特朗普於7月26日這樣表示。
但這樣的舉動似乎不太可能。美國上一次使美元兌其他貨幣貶值,已是1985年的《廣場協議》,但那只是因為它是協調G7倡議,以糾正公認的滙率錯誤的一部分。
如果美國現在要對中國進行純粹的貨幣戰爭,她就會發現自己力有不逮,因為美國財政部只有相當於可供中國當局用於外滙干預的一小部分火力。此外,無論美國政策有多瘋狂,投資者都會繼續對全球不確定性的上漲作出反應:因為美元是世界頭號避險貨幣。因此,自相矛盾的是,特朗普的波動可能導致美元上漲而非下跌。
再退一步說,各主要政府迄今遵守2013年協議,以明確減少貨幣貶值或干預外滙市場為核心意識,避免競爭性貶值。
貨幣戰損害程度 料低於貿戰
但如果將貨幣戰爭的定義,更廣泛地包括央行決定放鬆貨幣政策以令貨幣貶值,那麼特朗普正在盤算的事,也可能並不完全是天方夜譚。例如,英國央行也曾採取貨幣刺激措施,回應英國脫歐公投,使英鎊貶值。最近,歐洲央行亦表示將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以應對歐元區經濟增長放緩。
對貨幣戰爭(或競爭性貶值)的擔憂,始終與避免貿易戰的願望密切相關。這兩個問題都源於大蕭條的「以鄰為壑」的政策,當時各國都試圖在貿易夥伴身上獲得競爭優勢,而集體做出徒勞行為。
然而,事實上,貨幣戰爭的損害程度低於貿易戰。雖然貨幣戰爭可能導致更寬鬆的全球貨幣政策,但全面的貿易戰可能會破壞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
因此,美國決定將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的真正意義,在於它代表了兩國本可避免的貿易戰的進一步升級。而且,令人遺憾的是,儲局減息可能會給美國政客一種印象,即貨幣政策可以修復他們自己的貿易政策錯誤所造成的損害。
www.project-syndicate.org
▲ 美國聲稱最近的人民幣貶值等於貨幣操縱,但這是不正確的。如果說中國當局屈服於市場壓力更為正確,而其直接源頭,就正是特朗普宣布的新關稅。(資料圖片)
撰文 : 傑弗里‧弗蘭克爾(Jeffrey Frankel) 哈佛大學資本形成與增長教授、知名宏觀經濟學家
欄名 : 中美世紀博奕
資料提供 : Project Syndicat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