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保障健康 「走塑」由生活做起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19/03/26

分享:

分享:

英國數百間超市近日起,逐步移除貨架上多款含微塑膠的產品。微塑膠流入海洋,可循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健康。外國政府已開始立法限制使用相關產品,港人亦須反思消費習慣。

閃粉含微塑膠 英超市停售

下個月就是復活節,英國人傳統上會開始採購不同種類的物料例如閃粉(glitter),來裝飾復活蛋。但英國852間超市近日宣布,將停止發售節日必備的閃粉。除裝飾用的閃粉被下架,其他含有閃粉的產品包括節日卡、化粧品及沐浴露等亦不能倖免。

閃粉下架的原因,是因為其含有大量微塑膠(體積不超過1立方毫米)。閃爍過後,這些粉末最終或流入大海,被海洋生物吃下,嚴重影響環境。

參與停售閃粉的超市期望英國其他商家能夠跟隨,在2020年全面禁售此類產品。更有商家自發轉售可自然分解的閃粉,例如用植物打造的生物閃粉(bio-glitter),供兒童使用。

聯合國在前年向海洋塑膠宣戰,表示全球每年有多達80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更點名即棄塑膠產品和化粧品(主因含有磨砂)為微塑膠污染的主要來源。據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學者Ruairi Robertson,研究顯示有害化學物質可以依附在微塑膠粒子上,被海產吃掉,可影響牠們食慾和移動能力。人類進食海鮮時,令微塑膠進入人體,有可能干擾人類荷爾蒙及生殖系統。

本港比其他地區更可能接觸微塑膠。聯合國環境署去年表示,本港對開的南海是全球微塑膠污染最嚴重的海域,每立方米海水含有349個塑膠微粒。綠色和平去年亦發現,本港市面上多款海鮮,包括6成野生烏頭魚,均含有微塑膠。

進食含微塑膠海產 恐損健康

不吃海鮮亦難保不吃下塑膠,綠色和平在全球來自21個產地的39個食鹽樣本中,發現超過9成含有微塑膠。世衞去年更表示,在9成樽裝水中發現微塑膠。

英國去年已針對護膚產品推出法例,禁止它們含有微塑膠磨砂。歐盟在今年1月更提出在所有成員國實施更廣的法例,對9成含有微塑膠的產品設禁制令,包括化粧品、清潔液和油漆,並要求使用可自然分解的款式。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前年曾在立法會上指,不排除會立法規管微塑膠護理產品,又表示微塑膠是新興環境議題,各地科研界暫無深入研究,本港亦無國際標準可供參考,但政府會鼓勵停售相關產品,亦會加強公眾教育。

除化粧品以外,多款日常用品皆含微塑膠(見表),但所有塑膠產品都可分解為微塑膠,最終或進入人體。港人走塑需由細微做起,以免繼續自食其果。

本港海水污染問題嚴重,海鮮、食鹽等或含微塑膠,人類進食恐有損健康。(資料圖片)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