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把握拯救黃金時間 AED要普及

評論

發布時間: 2021/06/23

分享:

分享:

消防處本月推出新計劃,方便市民得知自動心臟除顫器(AED)使用方法與位置。港人若心臟驟停,獲救機率低於外地,主因市民缺乏有關急救意識,外地已將急救技能納入學校課程,冀做到全民急救。

心臟驟停 僅「黃金4分鐘」施援

今屆歐國盃丹麥對芬蘭賽事期間,丹麥球星基斯甸艾歷臣(Christian Eriksen)一度因心臟驟停倒地不醒,幸得丹麥隊長卡積亞在旁施以急救,直至醫護人員趕到。人一旦心跳停止,一般僅有「黃金4分鐘」時間搶救,8分鐘後腦部已經會出現受損,絕對分秒必爭。

消防處本月推出「AED睇得到、用得到」計劃,率先在全港逾100間消防局及救護站外增添AED,更設立「AED搵得到」網上資訊平台,讓市民在有需要時可盡快得知最近的AED位置。市民只需依照AED語音或圖像提示,便可為心臟驟停患者施救。

港設網上平台 「AED搵得到」

艾歷臣的經歷佐證人們身體再健康,也或難料心臟驟停發生。然而,若心臟驟停,獲救率較低。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曾表示,非救護人員施以心肺復甦法(CPR)比率僅16%,遠低於其他地區包括台灣、日本、美國與澳洲,本港患者存活率亦最低,只得1.5%。

歸根究柢,只因港人當中只有12%曾接受CPR訓練,曾接受AED訓練者更僅5%。一般市民未曾受訓,遇到意外容易驚慌失措,更或擔心承擔法律責任而不願施救。

台灣學校已將CPR與使用AED納入課程,當地衞生局亦負責培訓授課教師。中國教育部去年起與中國紅十字總會合作,將推廣心肺復甦納入健康教育內,注重培訓青少年急救技巧。

日本現時幾乎所有中小學校都設有AED,去年在宮崎市更曾有教師成功用校內AED救助學生。

多地學校 教用心臟除顫器

除了幫助學生了解心臟驟停,急救知識對他們更可帶來終生保障。英格蘭自去年起,要求所有公立學校將急救納入健康教育課程,例如小學生會學習處理普通傷口等一般急救知識,中學生更會學習CPR及AED等較「高級」的知識。

搶救心臟驟停患者屬分秒必爭,市民亦無需過度擔憂失救責任,消防處高級救護主任區兆銘強調一般而言,施救者若是真心救人,不會構成民事及刑事責任。市民更可透過官方資訊平台了解AED使用方法,提升個人急救知識,以便及時施以合適援助。

丹麥隊中場艾歷臣早前在歐國盃賽事期間心臟驟停,幸獲隊長卡積亞把握黃金拯救時間,在醫護趕到前為他施心肺復甦法,再交由醫護接力搶救。(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黃凱迪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