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人性化關鏡頭 緩解「zoom疲勞」
發布時間: 2021/09/13
疫下不少人要遙距工作或上網課,每天都要透過視像會議交流,但視像會議頻繁和長時間近距離盯着屏幕,已令人開始出現「zoom疲勞」,令生產力下降。有研究指關掉鏡頭有助紓緩問題,但卻不現實,管理層可與員工協商以人性化方法處理,甚至引入新科技化解。
研究:視像會議開鏡頭 易倦怠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最新一項研究探討在視像會議中鏡頭的使用與疲勞的關係,結果發現當開會者開着鏡頭,比關掉鏡頭的一組參與度較低,最易倦怠。研究員Allison Gabriel認為,解決員工「zoom疲勞」方法並非取消視像會議,而是讓員工有自主權關掉鏡頭。
疫下視像會議成為很多人可隨時隨地進行遙距「面對面」交流的方法,但加拿大顧問公司Virtira在訪問了1,700名僱員、經理和行政人員,探討視像會議對員工的健康影響,有56%人表示每天用zoom開會1至3個小時,結果49%人感到身心疲累和焦慮。
用視像開會出現疲勞,因在鏡頭前覺得被人盯着,尤其大家的臉都被放大,無形中增加近距離眼神接觸,令人感到緊張焦慮,久而久之,令人更加倦怠。此外,當在熒幕上經常近距看到自己臉容,發現自己多了縐紋、頭髮過長,對自我評價形成壓力,尤其女性着重儀容,令她們更易出現「zoom疲勞」。
與員工協商 涉資訊性免開鏡頭
「zoom疲勞」會否成為新都市病,視乎疫情何時了。在疫情沒結束,視像會議只會繼續開下去,關掉鏡頭是否解決問題最可行方法?很多公司規定員工開視像會議時要開鏡頭,視為「zoom禮儀」,員工很難說不。最人性化的做法是管理層與員工協商,涉及一些資訊性的會議,員工可毋須開鏡頭,只聽和看着畫面,增加其專注力。
企業也可考慮引入facebook早前推出的Horizon Workroom,利用虛擬實境方式開會,以虛擬替身(Avatar)為主取代視訊介面,替身可以與他人有表情、手勢的互動交流,解決「zoom疲勞」困境。
即使要繼續開着鏡頭開會,員工也可以透過退出全熒幕,將熒幕最小化、縮小人臉大小,將近距離眼神接觸的心理壓力盡量減低。
「zoom疲勞」是疫下新常態,勞資雙方應互諒互解,盡量減少視像會議,即使要使用也因應環境需要,容許關掉鏡頭,以免員工心累,影響工作效率。
▲ 美國有研究發現,在視像會議中,開會者開着鏡頭比關掉鏡頭的一組參與度較低,最易倦怠。(路透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黃清輝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