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特朗普加徵關稅 無人受益的「壯舉」
發布時間: 2019/05/27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透露,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協議原來不能即將達成。相反,在5月10日,特朗普政府更將美國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的關稅,從先前的10%增加到25%,並威脅要在6月底前要對美國從中國入口的餘下3,000億美元左右貨物加徵同樣的關稅。
美貿易政策 目標相互衝突
中國隨後對600億美元美國出口貨品進行報復,從6月1日開始生效。事態令市場驚訝,股市受挫,標準普爾500指數在貿易戰火重燃後的首周下跌了4%。
美國的貿易政策現在是一個爛攤子,充斥着相互衝突的目標。鑑於目前與中國談判的僵局,以及特朗普的一貫不可預測性,美國貿易政策現在的不一致性及其成本,不太可能可以很快消失。
首先,美國官員和一些著名經濟學家捍衞美國的高關稅,指這是一種令人遺憾但暫時的權宜之計,也是戰略目標的必要手段。根據這觀點,關稅是一種武器,將容許特朗普,這個完美的交易大師(dealmaker),迫使中國和美國的其他貿易夥伴作出讓步。
但特朗普的說法,卻貌似即使關稅成為永久性政策,他也會完全滿意。他不斷強調中國正在為關稅埋單,向美國財政部付款。此外,他似乎不太擔心貿易戰拖延下去可能造成的長期影響:中美經濟脫鈎,貿易收益減少,這當中包括兩國許多行業賴以為生的供應鏈瓦解。
關稅料美企承擔 非華埋單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要求中國讓美國公司更容易在該國開展業務,特別是確保美國公司不需要將技術或其他知識產權交給當地合作夥伴。但這似乎與特朗普希望增加美國對中國淨出口的目標不符,因為這目標涉及到美國公司在美國國內生產,而不是到中國生產。
仔細地看,特朗普貿易政策的不連貫性更加令人擔憂。如更高的關稅仍然了無限期,正如現在看來有可能是,美國和全球經濟將會變差。
特朗普欣喜地認為,中國正在通過關稅,為美國政府提供資金,這一點非常古怪。因為關稅是一種稅收,是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正在支付它,而不是中國。誠然,在理論上,如果美國關稅導致中國產品需求大幅下降,中國出口商可能必須降低價格,但著名經濟學家利用2018年數據進行的兩項新研究發現,中國出口商並未降低價格,亦因此,價格上漲,已經在全部程度上,傳遞給美國家庭。
根據一項估算,如果特朗普繼續威脅將25%的關稅,擴大到所有從中國進口的產品,那麼一般美國家庭每年的成本將為300-800美元;另一項估算更得出每年額外費用高達2,200美元的結論。此外,這還未計算美國公司、工人和農民因出口損失而造成的成本,這是中國的報復和其他影響的結果,包括美元兌人民幣的升值。
延長關稅戰也會導致美中貿易收益減少。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表示,如果不教曉民眾英國經濟學家大衞里卡多的比較優勢原則,就不能指望他們理解貿易收益。這個想法:即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可令兩者互惠互利,即使其中一個國家能以比另一個國家更便宜的方式生產所有東西,美國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將其描述為普遍正確但並不顯而易見(universally true and yet not obvious)。
但實際上,人們並不需要完全掌握比較優勢原則,來理解貿易互利的基本邏輯。如果買賣雙方都是自願同意交易,那麼他們都會獲益。這假設每個人都清楚自己想要甚麼,或者至少比政府更清楚。這種假設通常是正確的,但有一些例外(例如購買鴉片類藥物)。
美企農民製造商 滿盤皆輸
說兩國從貿易中獲得整體收益,並不是說兩國的每個公民都能從中受益。貿易或關稅的變化會在每個國家內產生贏家和輸家。但當貿易自由化時,贏家數目往往會超過輸家,而提高關稅通常會產生相反的結果。
特朗普似乎設計了一個壯觀的例子:他與中國的貿易戰幾乎傷害了美國經濟的每一個環節,而贏家卻很少。輸家不僅包括消費者,還包括美企和他們僱用的工人,從失去出口市場的農民,到被迫支付更高投入成本的製造商。即使是沒有要求特朗普「保護」的美國汽車業,整體情況也更糟,因為他們必須為進口鋼材和汽車零部件支付更高的價格。
結果,特朗普接近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幾乎沒有人受益的關稅。保護主義通常被解釋為為特殊利益產生不成比例權力的結果。但特朗普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卻不符合這一理論,並且可能不存在任何解釋這情況的理論。
www.project-syndicate.org
▲ 美國總統特朗普欣喜地認為中國正在通過關稅,為美國政府提供資金,這一點非常古怪。(路透社資料圖片)
撰文 : 傑弗里‧弗蘭克爾(Jeffrey Frankel) 哈佛大學資本形成與增長教授、知名宏觀經濟學家
欄名 : 中美世紀博奕
資料提供 : ct Syndicate,2019。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