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中美貿易戰 誰搶了中國市場?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19/06/10

分享:

分享: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18年9月對一長串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並在2019年5月將稅率上調至25%。細究這項長達194頁的關稅項目清單後,讓人不免有些疑問,因為其中部分中國商品似乎並未出口至美國。擬定這份清單的人似乎是想要讓它看起來好看一點(或是想讓經濟學家日子沒那麼輕鬆)。

關稅帶來的影響部分是間接的。企業對前景不確定,所以延後了投資,衝擊了貿易。投資放緩,還導致製造業活動疲弱。然而,關稅對貿易有沒有直接影響呢?

加徵關稅的目的是讓美國減少進口中國商品,但實際效果卻不一。既然中國是美國關稅的目標,理論上中國佔美國進口商品的比例應會下降,其他地方應會上升。

400億美元國貨 美市佔增10%

上圖顯示了將近4,500項被加徵10%關稅(5月起上調至25%)的中國輸美商品中,中國市佔率的變化。對於部分類目,中國的佔比不降反升。以2017年進口值來計算,在關稅生效後,將近4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在美國市佔率上升逾10%。蒸氣噴射器、彩色電視攝像機以及部分汽車零件的市佔率提高超過10%。

事實上,被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中,將近一半不是市佔率提高,就是減少的幅度不到1%。就這些商品而言,關稅並沒有得到美方想要的結果。目前沒有迹象顯示中國在關稅實施後調整了供應鏈。也就是說,對這些商品,加稅的「痛」是由美國消費者承擔。

韓台供應商 電子產品受益大

當然,關稅在某些地方發揮了效果,中國在部分項目上的市佔率減少。以進口金額來計算,約20%的中國進口商品市佔率降幅超10%(如果10%的稅率能讓銷售減少高過10%,意味着關稅的效果更好)。透過其他國家/地區,或許中國商品還是能進入美國市場。然而,沒有被加徵關稅的其他國家/地區,也可能搶佔中國的市場。上述兩種情況,關稅的影響都不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在第一類情況中,中國經濟受衝擊的程度較小。在第二類,中國經濟將會受到影響,直到找到新的出口市場。

中國流失的市佔率,是由誰拿走了?答案要視乎是哪類商品。有小部分中國商品的市佔率大幅度下降(超過10%),將近一半金額屬於以下三個類別:印刷電路板、資料處理機零件以及手袋。在機械和電子項目中,中國大幅流失在電腦零組件、風力發電機和一些汽車零件的市佔率。

中國在電子市場失去的市佔率由韓國和台灣接手。在去年9月關稅生效前,美國進口商提前囤積了大量中國進口商品,但在9月之後市場流向韓國及台灣供應商。

墨供汽車零件增 印泰暫未獲益

另外兩個在美國進口佔比顯著提高的國家是墨西哥和越南。墨西哥也取得不少中國失去的市佔率,包括部分電子產品、風力發電機以及汽車零件。墨西哥早已是美國主要的汽車零件供應國。另外,墨西哥在特殊資料處理裝置(DPU)的市佔率上升,這也是中國佔比下降的市場。不過,在關稅戰開始前,墨西哥在這個領域的佔比已經上升,因此,與中美貿易爭端的關係似乎不大。越南也爭得部分中國失去的手袋出口市場,並且在電子產品(像modem數據機之類,而不是電路板)的市場佔比也有所增加。

印尼和泰國一直被視為是低成本生產基地的替代選擇。這兩個市場目前並未自中國手中拿下多少市佔率,但假以時日,在供應鏈重新調整下,這很有可能發生。美國也從中國轉向加拿大進口部分商品,但加拿大整體市佔率並未顯著上升。這是因為加拿大是成熟經濟體,其生產的商品與中國這樣的中低收入國家不同。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只收到了部分效果。而最新實施的25%稅率能有多少作用,尚待觀察。只有一小部分的商品受到關稅顯著衝擊。至目前為止,韓國和台灣是最大受益者,越南和墨西哥在美國市場的佔比也因此上升。

(paul.donovan@ubs.com)

美國早前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只收到了部分效果;而最新實施的25%稅率能有多少作用,尚待觀察。(路透社資料圖片)

撰文 : Paul Donovan 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欄名 : 中美世紀博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