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食物回收勿當草 升級再造可變寶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19/06/12

分享:

分享:

日本一個農場為減少賣相不佳的白蘿蔔被棄置,開始在白蘿蔔包裝上畫上臉孔作改善。外國新興發掘剩食商機,本地則仍缺乏有關配套措施。

日本農家包裝畫表情 減浪費

新鮮蔬果若有瑕疵,極可能被棄置導致浪費。日本札幌農場「辻農園」最新的應對措施,是在本來要棄置的白蘿蔔包裝上畫上各種可愛表情,獲當地網民稱讚有創意及增加購買慾。農場稱此舉是為減少食物浪費,因日本是全球丟棄食物最多的國家,當地人平均每年丟棄177公斤的食物。

英國各大超市早已注意到對外觀的標準可造成的食物浪費,遂開始發掘方法減廢。Tesco雖早已主動將賣剩蔬果贈予堆肥或製造動物飼料的公司,但不滿足於此,去年推出新產品Waste Not,利用賣相不佳的蔬果製造果汁。另一超市Morrisons除了以降低價錢39%吸引顧客購買有瑕疵的蔬果,亦利用賣不出的雜莓製造果汁產品Wonky Berry Mix。

剩食升級再造 製造衣物燃料

外國新興Upcycling(升級再造),與其將有用物品送至堆填區,不如將其升級化為有用的產品。瑞典卡爾斯塔德大學去年發現,香蕉是超級市場中最常因出現斑點或過熟而被丟棄的食品;初創企業Barnana時下專門利用可能被棄置於堆填區的香蕉,製造香蕉乾等各種小吃。

除了可食用產品,例如用剩餘麵包釀造的啤酒(見表),剩食更可用以製造不可食用的產品。例如科企Agraloop用大麻籽油、甘蔗渣等植物類廚餘製造天然纖維,用以製造環保衣物;Bio-bean更善用咖啡渣,製造生物燃料。

此類新興商機甚至得到外地政府認可。美國農業部與初企ReGrained合作研究方法善用釀酒時剩下的酒糟,將其加上燕麥、杏仁等其他食物,改造成為低糖及高纖維及蛋白質的能量棒。

港缺乏配套 應完善回收機制

香港也有企業履行升級再造的理念,例如FoodCycle+利用磨豆漿、豆腐時剩下的豆渣,製造環保貓砂;綠行俠(Eco-Greenergy)除了在全港多處收集咖啡渣,更用以製造各種手工禮品例如肥皂及花盆。

然而,本港相關配套措施是否足夠?本港不如外國有完善食物回收機制,地球之友更曾反映本港並無美國《好撒瑪利亞人食品捐贈法案》(Bill Emerson Good Samaritan Act)》之類的法例,保障捐贈者法律免責。港府應該考慮與本地有心升級再造的企業合作,為他們在法例等方面鋪路。

另一方面,地球之友往年曾多次批評本地超市浪費食品,但本地每年製造逾3,300公噸的廚餘當中,三分二其實來自家居。市民是否有必要審視個人消費習慣,謹慎購買食物,乃至自行發揮創意,讓廚餘也能變得誘人?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