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大劑人情味
世情館
發布時間: 2019/08/09
被邀跟一群好學長者談「治癌新發展」,演說過後是問答時間,有人問:「甚麼才是最佳治癌方法?」電光火石間,數個念頭在腦海飄過,最終衝口而出:「人情味。」
其實,演說內容主要包括個體化治療,故此,只有最適合治療而沒有最佳,為免把演說內容重新演繹,最好還是帶出另一題目,可惜好學長者不收貨繼續追問:「你說的『人情味』是指甚麼?」這問題實在難為了家嫂,醫生沒有做準備,片刻間實未能給「人情味」下定義,只能隨心而發(也就廣東俗語的「吹水」)。
人情味是同理心跟仁慈心的混合物,處於別人位置去了解他人感受和想法,再釋出善心加以輔助安慰。醫生理解人情味為何物始於中學時代,聖士提反宿舍內大男孩生活在一起,正是學習人性的好地方,不論是老師眼中的乖學生還是頑皮學生,幼稚的心總是善良,晚上偷煮出前一丁後,總是你一口我一口地共享,零用錢用盡定有老友借錢給你買汽水,被罰後趕不上食早餐,會有人給你留兩塊麵包充飢。母校的人情味,正是醫生行醫多年的基本動力,也是相信是最佳基石。
不同人持有不同信念,為信念奮鬥很合理,為捍衞信念而遇上衝突也正常,但若在衝突過程中被迫犧牲那份人情味,便要問「值得嗎?」
病危的香港,正需要一大劑人情味作救急之用。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