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科技監工添不安 企業宜慎用
發布時間: 2019/08/12
英國一項統計指,72%僱員擔憂工作時受監察。在大數據年代,企業愈趨用科技收集員工數據方便管理,本港亦見此趨勢。監察技術需慎用,以免適得其反。
英72%僱員稱遭監察 失尊嚴
《每日電訊報》報道稱,全球監察技術市場未來4年將增至27億英鎊,並引述市場調查公司Gartner指出,有使用高端監察技術的僱主由2015年的30%,增至現時的逾50%。此類技術日益普遍,引起不少爭議,英國工會大會調查發現,當地72%人認為自己在職場受至少一種工具監察,喪失基本私隱及尊嚴。
一般人都明白公司電腦會留痕的道理。企業為保持營運效率,需確保員工沒有偷懶、甚或構成保安漏洞,無可厚非。但時下監察技術更為先進,後果亦更值得注意。英國一間初企Behavox的人工智能系統可分析員工表現模式,增加生產力及方便管理層提供反饋,但員工電話紀錄、電郵及短訊等數據將被收集。
一般打卡技術或已過時,初企Unifi.id的證件可讓保安實時得知何人在大廈何處,有如科幻片中情節。不過,公司聲稱該技術主要為方便緊急情況下疏散員工。
學者:添員工壓力 無助改革創新
員工即使以為平生不做虧心事便毋須顧慮,但被大數據分析後,隨時得出另一種結果。AI監工系統Isaak更可從員工發送電郵、編輯文檔及與人見面等日常行為中,分析他們的服從性、屬「影響者」或「創新者」等,惟員工無權查看有關數據。
公司更或毋須入侵員工郵箱閱讀電郵內容,已可分析員工想法。據數據分析公司TrustSphere,離職率較高者與公司、同事以外的人享有更佳關係,只要分析員工發電郵的模式,便可助僱主及早識別「問題僱員」。
員工意識自己時刻被「住」,一舉一動皆可被AI分析,又怎會樂意?據英國赫特福德大學教授Ursula Huws,員工生產目標若被AI微調、進展時刻被量化,將令壓力大增。此因員工手不放在鍵盤上已可被視為不處於工作狀態,這並無助改革創新及留住有創意的員工,而本身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員工若無法在工作中稍息,更會構成風險。
本港企業會否如外國般過度用科技管工?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早在2015年已分享過一個案例,一間公司以保安及監察員工考勤為由,收集僱員的指紋資料。公署指出,這類做法屬過度收集個人資料。
公署指引中有所謂3A及3C的程序(見表),要求僱主在監察員工前,考慮是否有需要、有否替代方法、保障員工個人資料,實施前亦須確保員工明白有關政策。
用大數據技術監察員工,或勢不可擋,但企業不應為生硬指標,犧牲員工私隱與尊嚴。
▲ 現時不少企業採用科技收集員工數據,以方便管理,惟此類技術令員工感覺被監視,引起爭議。(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