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毛孩疫下棄養增 配對送養免傷害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20/09/24

分享:

分享:

疫情下不少寵物主人陷入經濟困難,愛護動物協會將與馬會合作推出寵物用品補助計劃。除經濟困難,疫下不少人更因擔心染疫而棄養寵物,但與其置寵物福祉於不顧,不如先考慮配對送養。

愛協夥馬會 推寵物用品補助

愛協日前宣布會推出由馬會資助的「新冠肺炎疫情寵物食品補助計劃」,提供最多可供4隻貓狗使用兩個月的食物及衞生用品,由即日起至12月20日可供申請,對象是受到疫情影響導致經濟困難(例如失業、收入減少)的貓狗主人申請、正領取綜援的人士、獨居長者等,旨在減少貓狗主人因經濟困難而棄養寵物。

本港最近發生多宗與寵物有關的慘劇,包括今年2月曾有29隻寵物被人從高處擲下致死。而棄養問題更值得關注,愛協表示在今年4至7月期間,接收超過120隻被遺棄動物,查詢棄養手續的電話數字亦明顯增加,相信與疫下經濟困難有關。

疫情期間棄養寵物的另一個原因,是擔心寵物可傳染新冠肺炎病毒。全球首宗寵物感染個案便是本港一隻17歲松鼠狗,比利時亦有一隻貓確診。盡管各大機構包括美國疾控中心(CDC)強調,現時未有足夠證據顯示寵物會加劇傳染的情況,但各地棄養潮仍不斷,馬來西亞動物權益組織Voice For Paws上月表示,當地棄養狗隻數目自3月以來大增6成。

外國多款App 助配對領養者

飼養寵物是一生的承諾,即使做不到一生一世,盡責任的主人亦至少應為他們尋找新家。外國現時有多款手機App帶有此類功能,例如BarkBuddy讓人刊登寵物的圖片及資料,供有意領養動物的人士考慮,操作方式類似交友軟件如Tinder。LikeThat Pets更融入外形識別技術,例如有意領養寵物的人只需上載自己喜歡寵物類型的圖片,軟件可即時搜索外形相似的待領養寵物。

本港市面上暫無此類App,但想退養寵物的人士亦可透過本地社企的配對服務。香港動物領養中心現時便會透過家訪、評估不同寵物的情況,為他們尋找新家。愛協現時亦會接收退養寵物,並一直照顧性情溫馴的寵物至有合適的新家庭收養。

領養前先考慮 寵物所需條件

居家抗疫帶來強烈孤獨感,不少人或想領養寵物解悶。然而,領養動物後再將其退養,可造成二次傷害,因此在決定領養前,更需考慮不同寵物所需要的條件,例如貓狗壽命可長達10多年、飼主需要住在容許養貓狗的地方等,運動、醫療及食物等的金錢及時間消耗量極高,即使是小型寵物例如兔子、倉鼠及烏龜,亦對飼養環境有特定要求。

本港現有團體願意在經濟蕭條之時出一分力,飼主若真有需要,應考慮申請補助,退而求其次考慮配對退養,但無論如何,切忌隨意拋棄。

飼養寵物是一生的承諾,飼主即使做不到一生一世,亦應為他們尋找新家園。(資料圖片)

撰文 : 黃凱迪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