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從3個W解說疫苗(二)

世情館

發布時間: 2021/03/18

分享:

分享:

昨日談到,接種疫苗為己為人,而時間方面,實在並沒有重要等待的原因,今回探討疫苗的選擇。港姐選舉要智慧與美貌並重,疫苗選擇除了「有效率」與「毒性」並重外,更有不少外在因素左右決定。

先說「有效率」,普羅大眾可能會簡單地認為,疫苗有效率達九成一定好過七成,而七成又好過五成,若要接種的話,當然要選最高「有效率」的。只是,大部分市民不知曉這「有效率」是如何計算(過往文章已詳述)出來的。事實上,「有效率」只是統計數字,並非指個人免疫能力的多寡,對個人來說,只會是有效或無效。再加上不同研究,是在不同地方、不同群組、不同危機下進行,故此,不同研究的「有效率」是不能作比較的。

至於毒性方面,主要可使用的疫苗已完成三期研究,即是一半群組接受疫苗,另一半接受安慰劑,在這樣嚴謹監察下,才能理解不良反應是否跟疫苗有關。按現已刊登文獻顯示,疫苗已知毒性並沒有異常危險,當然藥物定有風險,這顧慮必須跟接受疫苗所得的好處作比較,風險跟好處對比下,才能作出明智決定。

現時,媒體只着重報道不良事故個案,而非理性地平衡疫苗好壞,就如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定有發生意外的可能,但不會因此而不使用交通工具。

外在因素眾多,其中最危險是政治,當全球經濟依靠疫苗成敗,背後必有多方政治因素和原因,去影響大眾對不同疫苗的觀感,但最重要還是按科學辦事,而今天的科學數據,是支持使用已上市的疫苗,亦沒有數據能分高下。既已概談疫苗的3個W,那麼,醫生接種了沒有?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