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杜絕校園性騷擾 旁觀者宜站出來

評論

發布時間: 2021/03/29

分享:

分享:

英國一項調查發現大學性騷擾問題嚴重,而此類情況同樣有見於本港,本地約四分之一大學生表示曾在校園內遭性騷擾,大部分個案更在公眾場合發生。

外地引入不同措施,嘗試改變校園風氣,更鼓勵旁觀者介入。

1/4港大學生曾遭性騷擾 多啞忍

英國國家教育聯盟(NEU)一項調查發現,當地大學性騷擾問題極為嚴重,多達7成女生曾遭性騷擾,個案主要發生在校園或宿舍內。調查亦發現,多達三分之一大學有內部措施禁止教職員向傳媒或外界爆料,有大學曾以此理由懲罰資深教職員。

本港情況亦不樂觀,平機會《本港大學生性騷擾調查研究報告》顯示,23%受訪學生(不分性別)曾在受訪前12個月內遭性騷擾至少一次,形式包括談及令自己感到不自在、與性有關的話題或鹹濕笑話,以及做出不恰當的身體接觸。

令人擔憂的是,校園性騷擾主要發生在公共空間,包括餐廳、實驗室、教室等。在遭受性騷擾後,45%受害人會避免再接觸騷擾者,更有3成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大部分學生若遭性騷擾都不會舉報,58.9%認為不嚴重,亦有20.7%不肯定自身遭遇是否構成性騷擾。

本港高等學府過去屢爆相關醜聞,例如迎新營被揭發用不雅及意淫方式「招待」乃至欺凌新生,已然形成不良文化,惟各校高層或未有正視問題。

去年疫下Ocamp改為網上進行,令性騷擾事件減少,疫後會否故態復萌,仍是未知之數。

學生對性騷擾缺乏理解與防範意識,並非本港獨有問題。美國波士頓大學在2018年起已為學士與碩士生提供性騷擾預防課程,要求他們在限定時間內,根據自己年級完成相應課程。哈佛大學更強制教職員接受預防性騷擾培訓,幫助他們認識性騷擾的特徵,以便為學生提供援助。

培訓教職員 綫上匿名投訴

哈佛為鼓勵學生求助,更推出綫上匿名披露資源(ROAD),讓學生可以透過獨立第三方機構匿名投訴性騷擾、被他人跟踪、或性別歧視等。另一學府普林斯頓大學亦有與獨立第三方合作、名為EthicsPoint的匿名投訴機制。

自#METOO運動以來,旁觀者的角色亦多次被強調。學術期刊《Academic Psychiatry》指出,性騷擾個案中只有小部分人是受害者與施害者,大部分則是旁觀者,而旁觀者的取態最能決定事態發展方向是正面抑或負面,旁觀者往往是受害者的第一道防綫,因此外國院校包括伊利諾伊大學陸續引入旁觀者介入訓練(Bystander Intervention)。

本港學生性教育基礎薄弱,需在大學補課,以免不良風氣持續惡化。

性騷擾個案中,旁觀者的取態最能決定事態發展方向是正面抑或負面。圖為北京#METOO運動支持者。(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黃凱迪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