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時間因果
世情館
發布時間: 2021/04/09
老人家帶着鄉音說:「我朋友個大佬,佢原本無病,打完疫苗過幾天便腳腫,跟着春袋(即陰囊)也腫起像鵝蛋般大,後來還爆了流血,入了醫院。」這是網上廣傳的聲音,也只是千百條有關疫苗的聲音其中較無稽的一宗。
當然不期望這老人家會明白Time and Causality(時間與因果)的哲學問題,用最簡單方法解說,A與B事件前後發生,並不代表A事件是引發B事件的主因,需要更多證據才能成立其因果關係。
近日,甚多傳媒報道有關疫苗的嚴重事件,例如:「62歲男士在街上呼吸困難送院後不治,去世前25日曾接種疫苗」,這般報道手法,輕易引導讀者作出「疫苗是猝死主因」的定論,不公平地忽略死者是否心血管病患者,主要死因很可能是心肌梗塞,25天前注射疫苗是否跟這事件無關。這是需要詳細驗屍報告才有分曉的,只是傳媒可能永遠不會報道這些主要細節。
根據科學觀點,有兩種方法可以證實其中因果關係。其一是大型三期比較性研究,一半接受疫苗,另一半接受安慰劑,比較兩組嚴重事故的多寡,便能知悉疫苗會否增加血栓塞等副作用。另一方法是有待社會上萬計市民接種後,再收集Real-world Data(真實數據),再跟過往歷史數據作比較,便能認定有否增加嚴重副作用。
時間和因果是兩碼子事宜,不容武斷。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