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中美南海角力升溫 周邊國家成磨心?
發布時間: 2021/04/12
誰說拜登對中國不強硬?美國新總統上任3個月以來,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已3度巡航南中國海,密度遠超特朗普時期。
中美南海角力,有進入新階段、強度提升至新層次之勢。南海周邊東南亞諸國夾在中美之間,難逃成為磨心。其中,菲律賓與中國就南海牛軛礁風波近日擴大,看來並非偶然,更可以說有一定必然性。
牛軛礁風波 菲對華姿態強硬
拜登上任後中美都加緊外交攻勢,各自爭取與其他國家打好關係;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4個東南亞國家,加上南韓外交部長早前密集訪華,本是焦點所在,但他們都「被搶風頭」。菲律賓國防部高調指控,中國漁船是「海上民兵」,整齊停靠在一起,佔據了有主權爭議的南沙群島牛軛礁。
盡管衞星圖像顯示,中國漁船至少自去年以來,已在牛軛礁一帶自由活動未受阻礙,中國外交部也重申對南沙群島主權,牛軛礁向來是中國漁船重要避風點,漁船行動屬正常作業,但菲律賓當局在這個時候大擺強硬姿態。菲外交部揚言,要每日向中國發出抗議。菲軍方更派出飛機,低飛威懾和嘗試驅趕中國漁船。
耐人尋味的是,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對「領土被佔」表現得非常溫和。杜特爾特經總統府發表聲明,明言希望和平解決問題,今次事件「不應構成對中國動武的理由」,也不會影響與中國的新冠疫苗和疫後經濟復甦合作。牛軛礁另一主權申索國越南亦低調得多,只由外交部發言人表達越方立場,未有菲律賓當局般的大動作。
綜觀區內整體局勢,牛軛礁風波此時鬧出,難免令人懷疑與中菲以外力量有關。
拜登執政3個月 美航母3入南海
拜登政府「印太戰略」來勢洶洶。美軍羅斯福號核動力航母為首打擊群,4月初再次進入南海。羅斯福號打擊群之前兩次進南海,是於拜登1月底上任翌日以及2月初,形成了拜登執政3個月來3次的格局。羅斯福號2月更是和尼米兹號一起入南海,特朗普政府半年前所創的雙航母打擊群巡南海做法,拜登政府照單全收。
美軍加強南海活動同時,美國多個歐洲盟國海軍也刻意遠道而來。法國潛艇與支援艦早前通過南海後,隨即再派兩棲攻擊艦與護衞艦到亞太3個月。英國更計劃由尚未形成戰鬥力的旗艦,伊利沙伯女王號航母在今年春夏來到南海。德國也宣布出動護衞艦夏季前來。
除了對華軍事施壓,拜登政府也在大力拉攏中國周邊國家,以至借日本之手聯合東南亞圍堵中國。日本首相菅義偉本周訪美之前,日本與美國發表聯合聲明,大談南海甚至台海等,北京視為主權和核心利益議題。日本3月底亦與印尼簽署防務合作協議,降低向印尼輸出軍事裝備和科技門檻;日本原本已跟越南及菲律賓簽有類似協議。
可見菲律賓當局此時藉牛軛礁議題向中國發難,大背景因此與2012年黃岩島事件頗為相似。
美國奧巴馬政府當年力推「重返亞太」戰略。國務卿希拉莉2011年底,在到訪菲律賓的美軍驅逐艦上高調演講,用了「西菲律賓海」一詞而非國際通用的「南中國海」,卻宣稱美國在南海「不會偏袒任何一方」。菲律賓阿基諾政府其後對外表示,美國會支持菲律賓在南海「抵禦外來進攻」。
到2012年4月,菲律賓軍隊到黃岩島潟湖扣押中國漁民,就地要求畫押承認「入侵」,中國漁民遭菲軍揮槍指嚇的影像在國內引起震動。
中方緊急派遣漁政、海監(後合併為海警)船隻前往對峙,最後成功救出中國漁民,逼退菲軍,並設立定期巡邏。黃岩島自此由無人控制的中菲爭議「灰色地帶」,變成由中方實際管轄的島礁,阿基諾政府「偷雞不成蝕把米」。
杜特爾特明白菲律賓根本不可能與中國硬碰,2016年上任以來疏美親華,菲軍方則成輸家,美國地緣利益也受到衝擊。杜特爾特尋求與中國擴大貿易和爭取更多援助之餘,反覆威脅退出容許美軍進入菲律賓的《部隊訪問協議》,以及容許美軍在菲律賓經營軍事設施的《強化防務合作協議》。
菲總統大選在即 風波擴散不利
現在時值美國拜登政府尋求修補與盟國關係,加上菲律賓明年總統大選快要到來,各種力量再次在南海暗流湧動。但對於牛軛礁風波,菲律賓退役海軍少將Rommel Jude Ong直指,杜特爾特一朝在位,菲軍選擇就十分有限,除了外交抗議和在社交媒體批評中國,就沒有連貫的策略。
面對拜登政府軍事施壓加劇,中國方面近期在牛軛礁的活動間接發出了訊號。牛軛礁戰略位置顯赫,既是南沙群島主要列礁九章群礁的最大海礁,更位於中國南海三大人工島,美濟、渚碧、永暑「鐵三角」之間的中點。
畢竟,美軍巡南海再頻繁,也絲毫改變不了島礁在南海諸國間由誰實控的事實,遑論美軍自己也承認對華常規威懾能力大不如前,而歐洲國家海軍來南海,就更是純粹如中方所說的「刷存在感」。
不過中美新一輪南海較勁,亦使東南亞國家處於尷尬局面,尤其中菲關係此刻相當微妙,牛軛礁風波並不有利。杜特爾特6年任期明年屆滿,按菲律賓憲法不得尋求連任。他據報有意讓自己女兒、現任達沃市長薩拉(Sara Duterte)問鼎總統,自己參選副總統。故若風波持續鬧大,杜特爾特恐無法一直保持低調溫和,顯得對中國太軟。
京抗美介入 料盡快與東盟商協議
中國要排除美國介入,同時兼顧與南海諸國的關係,最便捷辦法,相信就是盡快與東盟完成《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中國與東盟十國2002年發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共同表達了確保航行自由、不訴諸武力、不在目前無人島礁上居住、不使爭議複雜化的意願,但宣言至今仍未演化成具體落實的準則,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鋪路。
美國認為中國與東盟制定規則,對其霸主地位構成挑戰,而今年是中方2018年提出,爭取3年內完成《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願景的最後期限下,南海局勢恐怕尤其容易節外生枝。如何排除域外力量干擾,盡快達成平衡區內各國利益的協議,是中國與南海諸國當前的共同考驗。
▲ 菲律賓與中國就南海牛軛礁風波近日擴大,看來並非偶然,更可以說有一定必然性。 (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