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東亞地緣危與機 日本對華不脫鈎
發布時間: 2024/12/30
今個聖誕節,白宮準主人把加拿大、格陵蘭、巴拿馬運河放入了購物車;美國東亞副隊長的短命戒嚴風波繼續發酵;美國東亞大隊長則跨越東海,同美國最大對手點亮了希望的燭光,而後者讓軍迷和全球觀察家大開眼界。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即將回朝,國際格局必定再起重大變化。處於美國對華最前綫的東亞盟國,都有需要重新審視他們的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日本現屆政府已做了決定:不同中國脫鈎。
日本外相岩屋毅12月25日應邀訪華,分別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會晤,並同王毅出席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第二次會議。
中日人文交流升溫 經貿回暖
中日會上達成了大力推動青少年交流、加強互派留學生、出台更多便利化措施促進兩國遊客互訪等10項共識。日方呼應了中方11月底把日本公民納入免簽,表示將放寬對中國公民發放簽證,包括設立有效期10年的旅遊簽證。
中日人文升溫,經貿也在回暖。中國外交部回應了外媒指中方計劃明年重新進口日本海產的報道,稱會基於科學證據着手調整有關措施,逐步恢復符合規準的日本水產品進口。
日本未有跟隨美國、歐盟、加拿大向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徵關稅,反而有意同中國加強產業合作。本田、日產商討合併之際,日本兼全球最大車廠豐田傳出考慮在華建立首家獨資工廠,主打旗下豪華品牌Lexus,期望走上Tesla走出來的路。
至於最敏感的政治議題,日本態度亦有微妙變化。岩屋毅訪華前接受鳳凰衛視專訪,表示自己不喜歡「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講法,台灣應該要「無事」。他說,「有事」通常指以武力改變現狀,這絕不應該發生。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論述,渲染日本插手台海,甚至在美國也選擇抽身下獨自干涉的可能。台灣地區領導人亦就此鸚鵡學舌。北京始終強調,「台獨」和外部勢力干涉是台海和平穩定最大破壞因素。
日本現任首相石破茂過去雖擺過不少鷹派姿態,包括鼓吹建立「亞洲北約」,並在今年競選自民黨總裁前專門跑了台灣一趟,但無論這是否只為政治宣傳,現在的客觀形勢都使他必須趨向務實。
石破茂趨務實 對台海態度變
石破茂10月上任後貿然解散眾議院重選,結果嚴重失算,執政聯盟失去議會多數,只能組成少數派政府茍且度日。
特朗普11月贏得美國大選,毫不意外地不按常理出牌,未上任即四處向盟國和小國敲詐勒索,日本還可能需要面對日圓新一波貶值衝擊。特朗普看來更不喜歡石破茂,無視對方尋求會面,卻見了安倍晉三遺孀安倍昭惠。
其實相比中國捍衞國家主權,日本更應擔心「自己人」的怪異行為。南韓總統尹悅錫12月初戒嚴,至今撲朔迷離,顯然有力量想引發朝鮮半島地區衝突,如果他們成功,除了中俄會被捲入,日本也肯定逃不掉。
尹錫悅將反對派統統打成「親北韓勢力」,嘗試派兵鏟除時,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不尋常地在亞太部署了3個航母打擊群。所幸不管尹錫悅背後是否有人支持或默許,這次行動如此拙劣,南韓在野黨亦似有早有防備,第一時間撲滅。
島鏈戰略瓦解 美軍西太後撤
美國總統換人,南韓陷入內亂,東北亞局勢變得波譎雲詭,日本無論出於地區安全還是經濟發展考量,都只能尋求同中國改善關係。中方當然也樂意把握機會,與日本及其他美國盟國加強相互依存,確保自己不成孤立一方。
特朗普也好,拜登也罷,美國盟國重新審視自己定位的需求都與日俱增。今天中美西太力量對比的現實,已令美軍不得不把第一島鏈兵力後撤,這不由美軍一時有多少航母在區內決定。
12月中,駐沖繩美國海軍陸戰隊啟動了向關島轉移,完成後在沖繩兵力會由1.9萬減至1萬。雖然日美早在2006年已達成減輕沖繩壓力的駐軍整編協議,但美方拖了18年才終於願意履約,與美軍今天已無法守住第一島鏈不無關係。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台海衝突兵推,居然把中美核武也推進去,都只是得出15次有5次以解放軍撤退落幕的結果。現實中的美國政客會為了台灣這枚棋子,用美國人的生命同中國打核戰嗎?
別說第一島鏈,解放軍早就為第二島鏈準備了東風-26中遠程彈導導彈、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等「關島快遞」。外媒近日還重新炒起中方從未公開的「東風-27」新型高超音速導彈「射程8,000公里」,可抵第三島鏈夏威夷。何況,地平綫上還有兩款六代機正在飛來。
當美國圍堵中國的島鏈戰略瓦解,就是日韓在中美之間重新抉擇之時。視萬物皆可交易的特朗普重新回到白宮,只是加快了這個歷史進程。日本在當前的歷史階段,已經做出相應的選擇。
---------------------------------
【知識庫】中日人文交流機制10共識
•1)推動青少年交流互訪,鼓勵修學旅行;
•2)深化教育領域合作,加強互派留學生;
•3)出台更多便利措施,促進兩國遊客互訪;
•4)搭建更多友好城市交流橋樑,擴大兩國地方、民間友好交往;
•5)加強體育交流合作,相互支持辦好亞冬會、亞運會等賽事;
•6)支持影視、音樂、出版、動漫、遊戲等文娛產業繼續合作;
•7)加強媒體、智庫交流合作,改善民意和輿論環境;
•8)開展婦女團體交流,就促進男女共同發展共享經驗;
•9)將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會打造為兩國人民交流與友誼的平台;
•10)適時在日本舉行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第三次會議。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右)上周三在北京與日本外相岩屋毅(左)舉行會談,就加強中日人文交流達成10項共識。(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