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宜引入強制通報 防虐兒悲劇重演
發布時間: 2021/04/20
本港虐待兒童案件不斷增加,防止虐待兒童會促請引入強制通報機制,避免虐兒問題惡化。美國專業人士若懷疑兒童被虐,須立即通報,該措施取得不俗成效,本港需考慮推類似措施,並提供配套。
培訓專業人士 判斷受虐徵兆
引起全城關注的5歲女童被虐殺案審結,案中肇事父親與繼母日前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不久,另一宗虐兒案亦開審,一位狠母疑因不滿兒子吃飯太慢而向兒子及女兒身上淋熱水,導致兩人出現二級燒傷,涉案婦人已認罪,暫還押候判。
雖說虎毒不吃兒,但本港虐待兒童個案中的施害者仍是以父母為主。社署數字顯示,2018年新呈報虐兒個案多達1,060宗,施害者為父母的個案有684宗,比例約64.5%,前年的比例則為63.2%。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黃翠玲表示,當局應設強制通報機制,即由社工、教職員及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判斷兒童是否出現被虐的徵兆,一旦有所懷疑,則需要在指定時間內進行通報。社署自1981年起已有類似通報機制,亦有制定處理虐兒個案的程序指引,惟該機制純屬自願。
美國的專業人士視乎所在州,若被當地法例歸類為強制通報者(mandatory reporter),則有法律義務舉報懷疑虐兒或疏忽照顧個案,這些職業包括育兒行業員工、心理健康專家、醫護人員、警察、教師及社工,不舉報者可面臨民事或刑事訴訟乃至入獄。舉報者如有需要可以申請匿名舉報,若出於善意舉報可享有民事與刑事免責,但刻意謊報則身份會被公開。
這項措施在引入後取得不俗成效,當地在1992至2009年間兒童被身體虐待的案件大減56%,性虐待個案更下跌62%,疏忽照顧個案亦少1成。美國政府鼓勵普通民眾成為志願舉報者,只要出於善意舉報則可免責,更提供受虐兒童與施虐家長的徵兆(見表)以提高民眾警惕。
政府提供配套 家長及早求助
不過,強制通報機制為政府系統帶來的壓力亦不可低估,美國有關熱綫撥打次數在1963年至2009年間大增2,348%至逾300萬次。本港在引入過程中需為有關負責機構提供足夠資源與配套措施,更需為主要接觸兒童的專業人士提供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敏感度。
疫下經濟困難,加上學童長時間在家學習,家長難免失去耐性及心理健康受影響,皆可成為虐兒風險因素。黃翠玲強調,近7成虐兒個案起因於施虐者自身問題有關,例如管教育兒技巧不足、情緒有問題等,呼籲家長若無法向親友求助,則應盡早尋求專業協助,以免出現第一次傷害子女,令雪球越滾越大。
▲ 本港虐待兒童案件不斷增加,防止虐待兒童會促請引入強制通報機制,避免虐兒問題惡化。(資料圖片)
撰文 : 黃凱迪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