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自訂虛榮

世情館

發布時間: 2021/09/02

分享:

分享:

木槌發出清脆聲響,十數秒後價錢已由五千元升到一萬五千元,戰況激烈,每口價便改為二千元,三位競投者雅興不減,手上手落,拍賣官唸唸有詞一大堆數字,驚魂未定,木槌已敲落,承惠七萬元。

見識淺薄的醫生,難得目睹港人闊綽一幕,為了「1 M LOVE」這自訂車輛登記號碼,一擲千金,心想:難道神也到臨競爭車牌,畢竟《約翰一書》第四章第十六節清楚說明「神就是愛」,有膽量掛此車牌者,來頭定不少。

自訂車牌在外國稱為「Vanity Plate」即是「虛榮車牌」,歷史最早期便已是自訂的,一九○一年汽車在紐約開始盛行,州長Benjamin Odell, Jr.立法,規定車輛背後必須掛上車主姓名簡寫,直到一九○三年車輛數目劇增,政府才立例改用數字代替。

為何願意花錢買這份虛榮?很大可能因為這是難得向公眾表示自我的機會,心理學上稱之為「Implicit Egotism」(隱藏式自我主義),大約是指人類對跟自我有相關的物件的良好感覺,自我愈大就愈喜歡見到自己名字或跟自身有關的東西揚名立萬,在香港見到不少—命名大廈或學校,背後心理也是類同,當然大部分人未有足夠財力建校、建大廈,那麼,一個簡單自訂車牌也有異曲同工之效。

醫生自訂的虛榮無人問津,五千大元找數。寫上甚麼?有緣遇上便知曉。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