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溯源之旅(二)
發布時間: 2021/09/10
肺癌溯源,煙草當然是罪魁禍首,美國在十八世紀末開始大量種植,若要盛行全球,便需有方法廉價包裝及生產。
要知道初期吸食煙草主要有兩種方法:其一、就是把整塊曬乾的煙葉捲起來,燃點吸食,這便是現代的雪茄(Cigar,來自瑪雅人的Sikar);其二、是在口中嚼爛從汁液中吸取尼古丁,然後吐出渣滓。前者昂貴亦耗時,後者既不方便也不衞生,絕非締造成功商品的途徑。
十八世紀末,Cigarette(即小型Cigar)開始出現,初時是把製造雪茄後的碎煙葉,用紙捲起來吸食,價錢相宜亦很方便,故此開始盛行;不過,其製作工序麻煩,用人手捲煙,一人一天只能出產二百枝。惟於一八八○年,美國人Jane Duke(煙草商人兒子)發明人類第一部自動捲煙機器,一天產量可達十五萬枝,Duke家族亦因此成為美國首富,也是現今著名大學Duke University的主要捐贈者。
有了產量和機器後,便要靠無所不用其極的營銷推廣。回想過去,這實在是駭人旅程,初期當肺癌和心血管病未能溯源於煙草時,在四十年代,醫生、牙醫是推廣煙草的主角,令人覺得吸煙有益健康。到了五六十年代,電視開始普遍,便以名人、明星作招徠,當年列根總統也曾是煙草廣告主角。七八十年代則是全盛時期,以猛男形象,例如以美國西部牛仔的豪邁不羈形象吸引男士,以獨立典雅時尚的形象主攻女性,更有埋沒良心,以兒童和年輕人為對象,例如卡通形象或果味香煙等,無可厚非是極成功的推廣,可惜人類因此而付出的代價,比現今疫情高出千百倍。
大量種植、廉價生產、成功推廣,似乎都溯源到同一國家。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