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金磚擴員掌糧食能源 領「後西方」秩序?
發布時間: 2022/07/04
大聲夾惡的不一定就是主流。冷戰除了美蘇兩大陣營對峙,其實還有更寬廣但鮮為人知的第三面。
1955年萬隆會議,亞非29國出席,代表全球逾半人口,是現代首次沒有西方列強的國際會議。會議提倡世界和平合作、民族獨立自決、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反對在美蘇冷戰選邊站。會議將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引伸成十項,統稱「萬隆精神」,獲認為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並鋪路多國1961年正式成立不結盟運動。
無奈的是,這些都是貧窮落後的國家,加上徒有共同精神,缺乏具體行動目標,不結盟運動可謂毫無作為,各國實際上仍受冷戰支配。中國當年與蘇聯有盟約(縱因中蘇交惡名存實亡),加上和多國關係緊張,未有加入運動;印度後來與蘇聯走近,幾成準軍事同盟;埃及亦因現實原因,先後投向蘇聯及美國;南斯拉夫堅持到冷戰結束,卻逃不過解體。
金磚峰會 凸顯西方排斥俄國局限
今天,西方仍在設法延續他們支配多年的全球秩序。美國更借俄烏戰爭傳播「新冷戰」非我即敵世界觀,施壓各國選邊站。上周七國集團(G7)及北約峰會,哪怕對付俄羅斯和穩定經濟已力不從心,也不甘忘記「應對中國」。北約峰會更離奇拉上日、韓、澳、紐參加,毫不掩飾將北大西洋軍事同盟亞太化,攪亂歐洲再來亞洲製造衝突,將台海變成另一烏克蘭的野心。
問題是,他們還活在過去,今天世界已非60年前的格局。非西方國家不再加起來也那麼弱小之餘,今次更有明確共同利益,驅動他們重新團結起來,就全球秩序話語權與美國操縱的西方拔河。
6月下旬金磚國家第十四次峰會,內容平心而論主要都是堅持多邊主義、深化務實合作、改革全球治理,與以往差不多,但今次金磚峰會的背景,卻使其對國際格局巨變別具啟示:世界不是一些西方國家描述的非黑即白,你不跟他們「好人」走就是「壞人」,他就要消滅你,而他們更已失去了這樣做的能力。
《華爾街日報》形容,金磚峰會給予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自俄羅斯揮軍烏克蘭4個月以來,最高級別國際舞台,嚴酷提醒了美國為首西方排斥莫斯科的局限,凸顯了俄羅斯對世界不同角落的重要,以及其他關鍵國家並無意加入西方杯葛俄羅斯。
的確,今天世界已不再掌握在少數西方國家手上。G7在1970年代成立時,美、日、德、法、英、意、加就是世上經濟實力最強的7個西方國家,合共佔全球GDP約70%。這比率現已降至40%左右,而七國只佔全球人口10%。
G7佔全球GDP降至40% 金磚趨升
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金磚五國佔全球經濟26%、人口超過4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料,金磚五國2030年會佔全球逾半GDP,這縱是新冠疫情前的預測,但此消彼長之勢已很明顯。
更重要的是,今次金磚峰會同意推進擴員進程,準備接收更多成員。這在5月金磚國家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外長會有迹可循,哈薩克、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埃及、印尼、尼日利亞、塞內加爾、阿聯酋、及泰國9國當時參加了會議。看近期俄羅斯口風,阿根廷及沙特阿拉伯有可能率先入會。另外,伊朗亦表示,已申請加入金磚國家。
這些國家看似「炒埋唔夠一碟」,但也正是這樣很容易被人低估。國際危機往往是破除慣性思維,重新評估舊有認識是否仍然適用的好時候。大家原本覺得好打得的戰鬥民族,真正軍事水平……呵呵。同理,以為掌握絕對經濟優勢的發達國,原來卻無法絞殺一個GDP十甲不入的「蠻夷」,反而弄得自己糧食、能源、原材料甚麼都短缺……嘻嘻。
糧食能源原材料,這些人類社會必需的基礎資源和產能集中在哪?正是看似「炒埋唔夠一碟」的非西方、發展中國家!
資源聚焦發展中國家 掌西方飯碗
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豆(繼巴西、美國後)和葵花籽(繼俄、烏後)生產國,多種作物產量皆高踞五大或十大。印尼是最大棕櫚油(幾乎所有食品工業必用)生產兼出口國,也是鎳(電動車電池所需金屬)最大產地。泰國除了米夠香,也是最大天然橡膠生產國。尼日利亞早已超過南非,晉身非洲最大經濟體,更是非洲最大稻米和高梁產地。沙特阿拉伯不用說,最大石油出口國。哈薩克則是天下第一產鈾國。這都只是略舉一二。
如今地緣衝突、陣營對抗打散全球供應鏈之餘,美國還在大幅加息,新興市場通脹走資借債成本急增,危如累卵。發展中國家正因為西方所作所為,無辜付出沉重代價。
發展中國家單個看無疑勢孤力弱,只能任由手執金融、制裁大棒的個別國家擺布。惟他們一旦認真團結起來,有效分配資源,不但自身溫飽無憂,還有望扭轉形勢,掌管西方的飯碗。就如地主與農民,到底誰養活誰?
金磚現有五國糧產約佔全球三分一,現正帶頭點起星星之火,締造更公平、更民主的「後西方」世界秩序。
金磚擴員若果順利,會形成齊集上述發展中國家所長,加上中國、印度稻米、小麥、棉花;俄羅斯大麥;巴西大豆;南非黃金、鑽石、礦產,同時變相融合俄羅斯與沙特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俄羅斯合作機制),再夥拍中國再生能源和稀土的超強組合。建立非西方貨幣國際支付結算體系,屆時相信亦會水到渠成。
理順內部矛盾 京提「金磚+」模式
當然,建設新世界過程必定充滿艱難險阻。別說須防範個別國家從外部插手破壞,發展中國家之間就有不少內部矛盾需要理順。金磚機制今後除了中印,還可能包括巴西與阿根廷、沙特與伊朗這些冤家。愛吃西方茶禮、自尊心又極強的印度是否願向一眾發展中國家敝開心扉,或巴西是否肯讓阿根廷入會與自己平起平坐,仍需要觀望。這相信也是中方在正式吸納新成員外,提出更靈活的「金磚+」合作模式原因。
但無論金磚擴員還是「金磚+」,優勝之處始終都是開放不排他,尋求合作互利,而非損人(不)利己;「後西方」亦不等於反西方,即使有意加入的是西方國家亦會受到歡迎。發展中國家目前面臨共同能源糧食危機,能否發揮集體優勢,充分協調,建立有效治理機制,克服如G20般眾口難調沒有共識的挑戰,會決定世界向後西方秩序演變的步伐。
▲ 今年6月下旬在北京舉行的金磚峰會,對國際格局巨變別具啟示:世界不是一些西方國家描述的非黑即白,亦提醒西方排斥莫斯科的局限。圖為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