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美棄守第一島鏈 中日韓暗湧不減反增
發布時間: 2022/09/05
8月過去,兩岸無人機小打小鬧下緊張升溫,但中美軍事大吵大鬧至少暫告一段落。這一回合博弈的結果看兵推就知。當然,要看真實的那個。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早前舉行台海兵推,結果是美軍付出慘重代價,損失2艘航母、20艘水面艦艇、500架飛機,但協助了台軍阻止解放軍佔領全島。
有別於CSIS這個預先設定參數,再輪流擲骰子決定攻擊效果的桌上戰棋遊戲式兵推,中美兩軍的大傢伙實實際際環繞台海切磋了幾乎一整個月,這場實兵兵推結果完全不同。
美海軍左支右絀 難再縱橫全球
美軍行動說明,美國正在準備棄守以台島為核心的第一島鏈,中方在台海軍事得利。不過,由此引伸的西太地緣格局重構,也無可避免會導致一些外交後遺症:中日韓矛盾恐至少在今後數年不減反增。
解放軍8月初沒收台灣「領空領海」,實際控制了台島周邊環境,美國在總統拜登(Joe Biden)三次聲言「護台」後都沒有干預,美軍拖到8月底才有反應:2艘巡洋艦駛過台灣海峽;但這也只是一個下台階而已。
美軍雙巡洋艦過台海,相比出動單驅逐艦的慣常操作,在級別和數量上可說有個交代。然而,回想1996年台海危機,美軍雙航母打擊群壓境,今次應對解放軍規模大得多的對台軍演,雙巡洋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這2艘提康德羅加級(Ticonderoga)巡洋艦,其實更凸顯美國海軍今天左支右絀、難再縱橫全球的困境。提康德羅加級是80年代產物,由斯普魯恩斯級(Spruance)驅逐艦改進而來,定位原本就是驅逐艦,滿載排水量不到萬噸,只因其首次正式列裝神盾系統,才被冠為巡洋艦以強調戰力。
40年過去,提康德羅加級早不再是美海軍水面艦艇主力。美軍為了尋找資金,研發尚在圖紙中的新艦艇應對中國,更需削減現有資源。目前尚餘20多艘提康德羅加級,今年就會退役5艘,到2028年更會全數退役,屆時整個北約都缺巡洋艦。
解放軍新加油機 打破第一島鏈
反觀解放軍055型萬噸大驅,標準排水量已1.1萬噸,美軍直接將其劃為巡洋艦。055型至今已服役6艘,第一批次8艘有望年底全部交付,第二批次升級版相信接着就會出現。
與此同時,解放軍亮出運油-20加油機,意味中國軍隊不止打破了第一島鏈,在第二島鏈內至少靠近中國一側的制空能力也大幅提升。運油-20航程、載油量都遠勝舊有的轟油-6,其同時為殲-20、殲-16兩款主力戰鬥機加油的照片,無疑不是給台軍看的。
美軍顯然看到了,正着手鞏固第二島鏈防空。國防部旗下導彈防禦局上月形容,關島面臨的威脅有變,美軍高層認為需在2026年之前加強島上反導能力。美國國內近日亦湧現聲音,認為中國可能突襲關島來打贏潛在台海戰爭,美方需要避免關島成為珍珠港第二。
台退役陸軍中將、前立委帥化民直言,美國已棄守第一島鏈,到第二島鏈「後退決戰」。因為實力決定軍事形態,美軍在第一島鏈已失去優勢,而解放軍即使能到達第二島鏈,亦不一定具備在此作戰能力,美軍現時在第二島鏈仍有更多飛機、航母和導彈,仍然有優勢。
美西太戰略收縮 日韓更左右為難
西太平洋軍事格局巨變,地緣政治格局也必巨變,惟這不會是一夜變天,而會是個漫長而艱難,充滿反覆和波折的過程。
美國西太戰略收縮,兩個主要盟國日本和南韓左右做人難。日韓依順美國換取保護的舊有一套,未來會愈來愈難維持,但兩國要在中美之間重新抉擇亦會相當痛苦。畢竟日韓政治體制下,政府需要處理更多不同聲音,何況兩國土地都是被美軍踩着的。
戰略後撤,更當然會埋雷阻撓對手前進。美國勢必利用日韓急於自保心理,在軍事、科技、供應鏈等領域,為中日韓關係製造多重複雜障礙。
日本《和平憲法》放棄宣戰權,只保留自衞權,日本右翼則一直喊「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對台野心背後也是擔心航運生命綫。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任內釋憲解禁「集體自衞權」,允許自衞隊出兵國外,已說明日本不用真正修憲就有主動參戰空間。雖然目前日本民眾聚焦經濟問題,首相岸田文雄尚未有足夠政治能量,闖過修憲最後一關公投,將自衞隊寫入憲法確認其地位,但這也只是一個儀式而已。
真正問題在於,日本缺乏與解放軍抗衡、獨自干預台海的能力,美國現在則逐步為日本鬆綁。防衞省上周發表年度預算,尋求為長程巡航導彈以至高超音速導彈撥款。須知道,日本戰後能否擁有進攻性武器,全看美國是否點頭。美國數年前退出《中導條約》,目前尚在研發中程導彈(包括長程巡航導彈)與高超音速技術,日本就爭着撥款,可見美國急不及待,要讓日本在最短時間獲得能向中國叫板的武器,擔起留守前綫掩護美軍後撤的角色。
至於南韓,美軍薩德反導系統這顆中方眼中釘,勢要愈扎愈深。南韓上月否認中方稱其同意「三不一限」(不追加部署薩德、不與美日形成三方軍事聯盟、不參與美國主導反導系統,及限制薩德實際使用)講法,稱薩德沒有談判空間。但韓方似乎想在其他範疇與中方交易,表示會爭取美日韓台芯片四方聯盟(Chip4)須尊重一個中國,並避免對華禁運。
華外交挑戰巨 須避歐俄亞太重演
只是說了算的不是南韓是美國。南韓雖然有誠意平衡中方利益,卻沒有足夠籌碼影響毫無此意的美國,自身利益反而可能在對方施壓下輕易被犧牲。南韓商界和傳媒也許感到山雨欲來,近期屢屢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報告亦指,售華芯片佔出口比率20年增13倍存在風險。美國近日通過法案補貼電動車,則排除了南韓產品,哪怕現代汽車在美電動車市佔率僅次Tesla。毋須多說,美國正不遺餘力,壓縮南韓不選邊站的空間。
中方在台海對美取得軍事突破,但隨之而來的中日韓外交挑戰不小,且關係重大。處理得好,解決台灣問題難度亦會降低;處理不好,日韓恐被迫與華經濟脫鈎。中方要努力避免歐俄之局在亞太重演。今年是中韓、中日分別建交30、50周年,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統統都考驗智慧。
▲ 美軍8月底雙巡洋艦過台海,以應對解放軍規模大得多的對台軍演,但更凸顯美國海軍今天左支右絀、難再縱橫全球的困境。(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