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C919起飛 克服強勁氣流方顯英雄本色
發布時間: 2022/10/10
中國女籃事隔28年重奪世界盃亞軍成熱話,領隊姚明這樣評價:驚喜過後還是要冷靜。「我們這時不能頭腦發熱,得很冷靜地用一種科學的心態去看待。」姚明這席話,其實也適用於近期另一熱話C919。
與空巴波音三分天下 仍存挑戰
中國首款大型客機--中國商飛(Comac)C919窄體機喜訊頻傳。國慶前夕,新機獲中國民航局頒發型號合格證,象徵順利完成測試,接下來可準備投入服務;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專門會見項目團隊,充分肯定成果。第一架C919有望年底交付東航之際,國慶當日萬里以外傳來好消息:尼日利亞航空部長表示不排除採購。
全球大型客機市場長時間由歐洲空中巴士(Airbus)、美國波音(Boeing)壟斷,如今中國嶄露頭角,無疑可喜可賀。但驚喜過後還是要冷靜,大型客機作為商業項目,賺錢才有未來,這一點其實比軍工更難。
C919起飛容易,但要與空巴、波音「ABC」三分天下,則須克服巨大經濟、政治挑戰。氣流激盪,方顯英雄本色。
中國大飛機之路如何走,先談一個不少人都感疑惑的問題。國產客機C919為何大幅依賴歐美系統?這裏要澄清的是,如果說C919國產程度不高,亦不代表含金量不高。
大型客機可謂先進創新與穩固可靠,這兩項性質帶點矛盾的技術總成,研發一款機型並把它「拼出來」難度十分高。一架客機包括氣動、燃料、動力、電力、飛控、航電、安全等多個系統,每個下面又有多個子系統,涉及技術非常廣泛,將其整合在一款要求極其嚴苛的產品身上,本身就是了不起的高技術。
波音和空巴也是從不同供應商採購部件,再「拼出」自家設計客機。這些部件都可在公開市場買到,但有能力「拼飛機」的國家和企業少之又少,即可想而知。
標價約9千萬美元 未算太吸引
製造這些元件亦不是歐美的專利。隨着中國航空科技在發動機短板亦有所進展,要造出一款純國產飛機並非問題。例如空軍戰略運輸機運-20,最新已不再使用俄製發動機,改為國產「渦扇-20」。中國也在為民用客機研發燃油效益更佳的「長江-1000A」,計劃將來用於C919。
問題是,客機是商業項目,必須獲得其他國家認證,才可使用各國空域,而且客機極度講究成本效益,要既慳油又飛得遠,才會在激烈競爭下對航空公司有足夠吸引力,也方能賺錢和成功。新來者中國商飛採用歐美系統部件,就是為了降低獲取國際認證、進軍國際市場的難度。等建立好信譽,不愁沒有定單和盈利,再慢慢提高國產化不遲。
C919現時採用法美合資企業CFM的LEAP發動機,與波音737 MAX及空巴A320neo系列同款;電力、飛控、航電系統來自美國UTAS、Honeywell、Rockwell Collins等企業;起落架由中德合資Liebherr LAMC製造。這些合作的信息很明確:歐美沒有理由不信任C919,不批出適航證。
那麼,C919競爭實力如何?也許是大量進口部件推高了成本,作為一家新製造商的一款新機,C919性價比略嫌稍低。
盡管航空公司採購飛機實際上是有折扣的,但初步看,C919要顯著衝擊對手市場份額,未必那麼容易。C919現階段只有一種規格,最多190座,最大航程約5,500公里。737 MAX、A320neo兩個系列之中,對應範疇最凸出的子型號,則分別有230座、7100公里,和244座、8,700公里。
C919目錄單價6.53億人民幣,原折合約1億美元,較A320neo標價1.1億美元便宜約1成、737 MAX標價1.2億美元便宜約2成。鑑於整個A320、737家族客機在全球已使用數十年,航空公司選擇同族新機,可節省維修和機組訓練等配套成本,C919標價可能未算太吸引。近日美元暴升,C919折合變成約9,000萬美元,會否改變航空公司盤算?
國內扎穩根基 研高效生產配套
所幸的是,不管價格是否足夠吸引,中國都有國家主導的超大規模內部市場,可在C919最為需要的初生時期提供足支持。C919可先在國內扎穩根基,學會如何高效生產和提供配套服務,滿足客戶需求,再按自己步伐才走出國門。
縱有疫情影響,波音去年亦將中國2040年前客機需求預測,上調1%至8,700架;空巴今年也料,中國未來20年額外需要8,400多架客機,佔全球超過2成。作為對比,737及A320全家族至今分別生產56及36年,都「只是」各自造了1萬多架,即為史上量產數目頭兩號噴射客機。
不過,要「ABC」三分天下,則是充滿艱難險阻的萬里長征。中國固然有超大市場,可讓波音、空巴與一眾歐美飛機部件供應商進來做生意,換取歐美接受C919。但當今西方愈發傾向將政治意識形態,置於實質經貿利益之上,C919無疑會成為一個政治問題,為C919飛向國際帶來巨大變數。
歐美政商界也許都對C919百感交集,一方面樂見中國客機依賴歐美系統,讓企業在華賺錢,另一方面卻絕不樂見中國在全球大型客機市場出圈。中美交惡,則使情況更加複雜。
美國最大出口商波音,原在本就為數不多的美國售華高端產品中鶴立雞群,現在也因為737 MAX醜聞至今仍未獲得中方批准復飛,而不得不改變部署,計劃轉售部分無法向中國航空公司交付的新機。C919接下來需要尋求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認可,是否代表737 MAX在華亦有轉機?中美還是會「客機脫鈎」?
國產機借力全球化 歐美勢打壓
波音弄死加拿大龐巴迪(Bombardier)客機的故事,中國商飛更要警惕。龐巴迪CSeries本是大飛機新星,廣獲好評,卻遭波音向華府告狀「補貼傾銷」而打上300%關稅。波音即使在終審「離奇」敗訴,亦折騰得龐巴迪只好向空巴出售CSeries(成為A220),退出客機市場。這會否又是C919把售價標高一點的因素?
說到底,大型客機是全球化的象徵,發展也難以離開全球化。空巴當年得以升空騰飛,成為波音勁敵,暢順的全球化供應鏈貢獻不可忽視。空巴挑戰波音的事實,未有阻礙前者從美企GE、Pratt & Whitney採購發動機,再反過來進軍美國航空公司市場。這種情況其實已在今天的歐美和中國商飛局部重演,但能維持多久?
歐美與俄羅斯決裂,已使得中俄共同研發闊體客機C929幾乎再無意義,合作瀕臨瓦解。逆全球化若繼續愈演愈烈,中國客機提高國產程度壓力難免愈來愈大,而中國客機愈是國產化,就愈容易遭到歐美沒有顧忌地打壓扼殺。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C919也要克服強勁氣流,方能寰宇振翅高飛。
▲ C919起飛容易,但要與空巴、波音「ABC」三分天下,則須克服巨大經濟、政治挑戰。(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