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鐵達尼價值觀
發布時間: 2023/05/05
貝爾法斯特(Belfast)並非旅遊聖地,但俗語有云:「既來之,則安之!」短留三十六小時,也要找好玩的。
世界聞名的鐵達尼號(Titanic)在一九一一年出產於此地,由美國人斥資在英國貝爾法斯特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Harland & Wolff)建造,用上當年天價一百五十萬英鎊(相當於今日的一億五千萬鎊),成為世上最大最豪華郵輪,可惜英魂早逝,處女航行第五天撞上冰山而沉沒。因此,在這北愛爾蘭小城市,最吸引的景點便是鐵達尼號博物館。
口碑好、水平高,但令醫生最感興趣的,卻是最後一堆數字,全船二千二百四十人,只有七百零六人獲救,合理的是,乘客獲救率三成七,比船員獲救率兩成四為高,也證明船員先顧及乘客安危,讓他們先登上救生艇。但不合理地見到頭等艙客人獲救率高達六成二,而二、三等艙乘客卻分別只有四成一及兩成半,更諷刺的是,船上狗隻獲救率也是兩成半。原因到底是頭等艙客人早在甲板上樓層?抑或是刻意先讓頭等艙客人登上救生艇?眾說紛紜。
多付錢得到多點服務,天公地道,據說三等艙客人只得用海水洗澡;但在生死關頭,卻應是人人平等、不分貧富,有財有勢者可能認為金錢可以買來生存權利,但從道德上而言,每條生命有着同等價值,同樣寶貴。
話雖如此,也相信政府不得不同意這價值觀,但當癌症患者要等數月才得到治療,相對下,能夠付得起錢的,便可以在私家醫院即時得到治療,這跟鐵達尼號災難又有何分別?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