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不是網球肘
發布時間: 2024/05/08
手肘疼痛,很易對號入座若非高爾夫球肘便是網球肘。對於反覆難癒手肘痛,更要小心病因並非以上兩種,實為橈神經分支受壓。針對受病神經解壓,更能有效解決可能出現的反覆外肘痛及手腕臂無力情況。
典型網球肘是以手肘外側痛為症狀,肘外患處於急性期可表現明顯紅腫熱痛,手握力下降,日常生活動作中如扭毛巾或扭鎖匙等無力,腕或手握動作可引發肘痛。但即使肘痛明顯,但手肘屈伸正常,前臂亦無麻痺等神經症狀。
肘痛若反覆無常,這可由於「走漏眼」肘痛真身,實為橈神經因卡壓發炎致病。橈神經在肘處分支,形成後骨間神經支及表層感覺支,即使同源於橈神經,不同神經分支受病,所產生病症亦不同。例如若後骨間神經支受壓,可分別引起以肘臂疼痛為主的橈隧道症候群(Radial Tunnel Syndrome),或表現為腕指後伸無力的後骨間神經症候群(PIN)。兩者症狀各走疼痛或無力極端,前者表現為明顯前臂疼痛,卻並無肌力減弱或皮膚感覺異常現象;後者腕指關節後伸無力,但無產生疼痛感覺。
不論何因或何位置所致後骨間神經支受壓,仍要與網球肘相鑑別,因後骨間神經症候群或橈隧道症候群治療要針對神經受壓病理,以解壓為先,消炎為後;網球肘病理為肌腱炎,消炎為先,繼則運動鞏固。另一方面,上述橈神經表層感覺支若受壓,則會出現腕臂外則麻痺,但這卻無肌力問題或疼痛,但症狀位置卻與「媽媽手」十分相似,臨床應相鑑別。
最後,外肘痛病症琳琅多種,即使上述各病因痛處或肌力情況相近,容易混淆,但只要多留意握力表現、痛或麻痺分布,仍是能分辨肌腱或神經綫病源。這更何況肘痛多時者,若症狀包括麻痺腕無力等,要小心其實為橈神經分支受壓所致。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