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醒與睡的良性循環

健營坊

發布時間: 2024/06/26

分享:

分享:

上周分享了睡眠包括動眼的淺層睡眠(REM)與非動眼的深層睡眠(NREM),正常分別會作延長與縮短的周期變化。對很多工作緊張的人來說,睡好覺似乎遙不可及,但原來只要把握好初入睡的90分鐘,迅速入眠經歷REM然後到達NREM狀態,那整晚睡眠質素已有一定保證。早上醒來再提提神,這既幫助日間精神爽利,更會改善晚上睡眠質素。

要睡得好,晚上睡前可熱水淋浴,或熱水浸浸腳。睡前熱水浴或足浴,不單放鬆神經,亦促進體表血液循環,繼而幫助身體降溫,有利入眠。夏季睡前房間不妨冷氣調溫略低至24度,更是幫助降溫入睡。

睡前室內燈光調至暗黃光,避免使用白光及過光照明。刺眼白光影響大腦內分泌,導致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分泌不足,從而亦影響晚間身體修復代謝。故此,睡前亦不建議過長時間觀看手機,以免屏幕白光影響大腦誤認為早上,愈看短片愈趕走睡意。

若有夜尿,傍晚後亦應注意水份吸收量,若有習慣飲用湯水,則其餘飲水量酌量減少。整個晚上液體飲用量以約300毫升為宜,並愈早飲用愈好,讓睡前盡量排出身體多餘水份,減少半夜上洗手間需要。

另一方面,起床後更應要促進精神。按生理時鐘習性,早上愈醒,晚上按時睡意愈濃。不同於睡前調低室溫,愈接近睡醒時反而應調回至正常室溫,體溫在日間一般略微高於晚上,回調室溫助身體及大腦察知已接近晨早,助轉回淺層睡眠,避免停留於深沉睡眠狀態。

醒來多接觸自然光或白光,或適時一杯提神飲品。日光或白光有助喚醒大腦,可多作晨早公園運動,或伸展運動或競步,更易回復精神爽利。按身體狀況,飲用一杯紅茶、綠茶或熱咖啡亦幫助提神,惟午後不宜再飲提神飲品,以免影響晚間睡眠質素。

睡眠與醒來本是相助相影響,幫助睡眠固然醒來清爽精神,早上提神亦助晚上能濃濃睡意,這相生相尅關係,不正正像太極陰陽圖。下期,再談談中醫如何安眠。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