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金融中心第二梯隊 香港力爭突圍

知‧析趨勢

發布時間: 2024/09/26

分享:

分享:

十一黃金周前,市場接連傳出重磅利好消息。中央終於拍板大力救市,香港也終於重新超越新加坡,時隔兩年半,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重上第三,僅次紐約和倫敦。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過去一段時間可謂經歷了高強度壓力測試,現在走出低谷,毋須妄自菲薄,也不能自大自滿。重要的是持續提高競爭力,着眼從指數之中現時處於混沌狀態的第二梯隊突圍而出。

港走出低谷 金融中心重上第3

國際博弈除了比科技、比工業,金融也是較量範疇。

論金融,不管是否喜歡都必須承認,美國實力無人能及。哪怕美國正濫用金融霸權,把財政紀律拋出窗外,每季增發萬億債務,同時又「找死」地將美元武器化,但在它不知猴年馬月最終爆煲前,大家都得繼續參與這個遊戲,畢竟世人財富80年來都是用美元計價,沒有人會主動將財富蒸發。

英國智庫Z/Yen、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GFCI就反映了這一點。紐約(排名得分763)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首,分數遙遙領先,比第二位的倫敦(排名得分750)高出一截,獨領風騷。

第二梯隊的情況就複雜得多。倫敦在英國脫歐後,不再與紐約你來我往不相伯仲,其歐洲金融中心之首的地位雖然未變,但交易、銀行、資產管理等各領域的優勢,遭到法國巴黎、德國法蘭克福、愛爾蘭都柏林等歐洲其他金融中心蠶蝕。

倫敦之後,指數接下來排名的城市整體愈追愈貼,互相之間也競爭激烈,與倫敦形成了第二梯隊。其中最受矚目的,當然就是香港(排名得分749)與新加坡(排名得分747)。

第二梯隊複雜多變 倫港星之爭

香港近年受到中美角力、疫情封控等因素纏繞,新加坡看準機會搶生意,吸走不少金融業務。新加坡在GFCI的排名在2022年3月一期開始超越香港,升至第三位。眾人一時間懷疑,美國《時代》雜誌2008年制定的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紐倫港」一說,是否要改成「紐倫坡」。

所幸,香港金融中心的市場深度發揮了作用。兩年半來,新加坡在指數中的得分始終只比香港高1分,未有拉開差距。指數報告認為,新加坡金融中心在多元化的廣度方面較好,但香港在專業化的深度方面佔優。

事實上,正如港府一再強調,新加坡金融市場規模與香港差異巨大。就算港股低迷,彭博社亦指出,香港股市去年市值約3.8萬億美元,日均交易額134億美元,遠超新加坡股市的6,100億美元市值、7.64億美元日均交易。

不過,面對新加坡這個精通以小博大,而且執行能力極強的對手,香港也絕不能沾沾自喜或掉以輕心。

未來亞洲很可能形成中國、東盟、印度三足鼎立格局,新加坡不但是東盟金融中心之首,而且有着約8%印度裔人口(繼華人、馬來人後第三大族群),與印度這個全球資本正爭相押注的龐大市場有特殊關聯。新加坡這方面的優勢,香港出於眾所周知的中印關係原因,的確很難比擬。

新加坡有將自身定位為通往印度門戶的意慾,印度也許亦有運用新加坡作為外資跳板的需求。印度政府雖打造了「古吉拉特邦國際金融科技城」離岸盧比交易中心,但目前在GFCI只排52,孟買更只排54。印度與新加坡加強金融合作已有苗頭,兩國央行去年接通了零售支付系統,實現實時跨境滙款。

發揮「超級聯繫人」 港突圍良方

當然,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同樣有自己的獨特優勢。鑑於GFCI第二梯隊形勢複雜多變,香港金融中心要立於不敗之地,最佳辦法就是運用好自身優勢,設法從第二梯隊脫穎而出,就算不求趕上紐約,也要超越倫敦、拋離新加坡,獨自形成新的第二名優勢格局。。

隨着世界格局演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內涵必須與時並進,積極開拓東南亞、中東、金磚國家市場。香港的資產管理業務,近年就因美歐將金融武器化而明顯受益,是為另一應當好好運用的優勢。

大爭之世,不進則退。善用金融科技,擴大與中國內地市場聯通,拓展人民幣資產市場廣度和深度,滿足新興國家資金投資需求,並實現國家賦予的中國式現代化「超級聯繫人」使命,是香港維繫亞洲第一國際金融中心的必由之路。

...................

知識庫】何謂全球金融中心指數?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GFCI)是由英國智庫Z/Yen與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評價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競爭力的指數。

•該指數廣泛用於對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並基於超過2.9萬份來自金融專業人士的測評報告。

•GFCI的評價標準包括商業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金融部門發展水平和聲譽等多個方面。這些評價標準幫助確定哪些城市在全球金融市場中具有領先地位。

香港金融中心的市場深度發揮了作用,時隔兩年半,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重上第三。(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