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貴價烈酒減稅 助產業利大於弊
發布時間: 2024/10/17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剛公布的施政報告中,宣布即日起調低所有進口價200元以上、酒精濃度多於30%酒類(烈酒)的進口稅率,藉以促進和推動烈酒貿易,以及物流、旅遊、高端餐飲消費等相關經濟活動。筆者認為,減稅安排對香港整體而言,利大於弊。
調低烈酒進口稅率的討論,早在社會醞釀多時,餐飲和零售業界對此一致叫好,認為香港的烈酒稅率一直較鄰近亞洲地區甚至全球都高,新安排可刺激烈酒貿易,甚至令香港成為國際烈酒貿易中心。相反,部分醫學界人士則不表贊同,認為此舉是與希望市民減少飲酒的目標背道而馳。
高端餐飲旅遊物流會展 亦受惠
筆者認為,減低烈酒進口稅的安排,對香港不同行業確實可以起到振興作用,亦有利於將香港打造成亞太區的烈酒貿易及分銷中心;再者,今次政府針對貴價烈酒的減稅安排,明顯已平衡經濟發展和市民健康之間可能產生的矛盾。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公布調低貴價烈酒進口稅率,新安排下進口價200元以上烈酒,其價格200元以上的部分,稅率會由現時的100%大幅減至10%。至於200元及以下部分,以及進口價200元或以下的烈酒,進口稅率100%則維持不變。按照進口價調整稅率,可見政府的目標非常明確,獲減稅的只有如蘇格蘭或日本的威士忌、歐洲的白蘭地、中國的白酒等貴價烈酒,酒價愈貴、減得愈多。此舉對促進貴價烈酒貿易,以及打造香港成為烈酒分銷中心等大戰略,確有無可比擬的助益。
參考政府2008年撤銷葡萄酒進口稅的經驗,減低貴價烈酒稅後,將為不少相關經濟活動帶來刺激作用,當中拍賣、零售、儲存、餐飲和運輸均是受益的行業;其他高端經濟活動亦會活躍起來,近年興起的品酒會、美酒佳餚活動正是最好例子。筆者預期不同酒商會善用香港會議展覽優勢,舉辦世界性大型展覽展銷會,為世界各地的烈酒提供推廣平台。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字,當年撤銷葡萄酒進口稅後,香港從事進口酒精飲料作批發用途的公司數目,由2008年的310家,增加至去年的800家;銷售酒精飲料的專門店數目,亦由2008年的140家,增加至去年的520家,對本港經濟的幫助有多大,不言而喻。今次施政報告公布調低貴價烈酒進口稅率,與烈酒貿易的相關經濟活動,包括物流和儲庫、旅遊、高端餐飲消費,以至會展、廣告等行業,預計可從中得益。
除此以外,貴價烈酒當中不乏達到投資級別的收藏。這些「有價有市」的烈酒,很多時都會以拍賣形式出售,而這些由拍賣行主持的拍賣活動,往往牽涉眾多範疇的專業人士,從檢測驗證到法律體制,到專業保安和特殊運輸,整個拍賣行業運作成熟的話,同樣會為香港帶來大量收益。
這發展方向絕非空中樓閣,香港具備舉世公認完善的法律和檢測認證制度,加上司法獨立的高質法院,令到香港在拍賣行業具備確切的優勢。而事實亦告訴大眾,自從撤銷葡萄酒進口稅後,香港便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葡萄酒拍賣中心之一。
紅酒撤稅經驗 人均飲酒沒大增
對於早前部分醫學界人士擔心,一刀切減烈酒稅會鼓勵市民增加烈酒飲用量,筆者認為可能有點過分擔心。首先,現時本港約85%已完稅烈酒(以公升計)的進口價均在200元以下,它們的進口稅率仍然維持不變於100%,貴價烈酒的減稅安排並不適用,因此新安排不會造成鼓勵普羅市民酗酒的效果。此外,當年撤銷葡萄酒進口稅後,香港市民多年來的「人均飲酒量」不見得有大幅上升,香港2005年的「人均飲酒量」是2.53升,至12年後的2017年則是2.87升,上升不足1成。2019至2022年期間,本港的「人均飲酒量」則呈下降趨勢,2020年的「人均飲酒量」為2.45升,而2022年的數字為2.29升。
事實上,香港市民的「人均飲酒量」,在西太平洋地區一直都屬較低水平,根據世界衞生組織2020年發表的數據,澳洲、南韓和日本的「人均飲酒量」分別達到9.7升、7.4升和6.1升,全部都遠高於本港的2.45升。
從當年撤銷葡萄酒進口稅後「人均飲酒量」的變化可見,香港市民因為減貴價烈酒稅而大幅增加飲酒量的可能性不高,減稅後提升的烈酒進口量,最大機會始終是流向貿易和拍賣等方面。
港具條件 建亞太烈酒貿易中心
特區政府今次減貴價烈酒稅,對打造香港成為亞太區烈酒貿易及分銷中心,無疑有極大正面作用。以中國白酒為例,內地白酒市場規模已超過8,000億元,香港若能從中分一杯羹,為香港帶來的收益已是難以估量;而香港的檢測認證制度,及國際化的推廣手法,都可成為中國白酒「走出去」的助力。香港優秀的法律人才,以及完善的交通網絡,亦為建設烈酒貿易及分銷中心提供必要和優良條件,帶動香港各行業發展。
政府今次減貴價烈酒進口稅,表面上放棄了數億元稅收,實質卻可為香港帶來以倍數計的經濟收益;見微知著,減貴價烈酒稅一事再次充分體現特區政府全力拼經濟、謀發展、為民生的決心。
---------------------------------
【知識庫】如何判斷是否酗酒?
•不能自制飲酒的分量及頻密程度。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想着飲酒。
•總覺得沒有飲過酒,老是提不起勁工作或做任何事。
•即使工作時也會喝酒。
•進餐時,一定飲酒多於吃東西。
•每星期至少一次喝得爛醉如泥才痛快。
•有間歇性失憶,尤其在喝醉之後。
•缺酒的時候,會不自覺或不自制的出現手震。
•經常因飲酒與家人,朋友或同事不和。
•對飲酒這行為開始產生罪疚感。
▲ 作者認為港府今次減烈酒進口稅,表面上放棄了數億元稅收,實質卻可為香港帶來以倍數計的經濟收益。(資料圖片)
撰文 : 裘言真 時事評論員
欄名 : 知‧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