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建大宗商品生態圈 金融中心新機遇
發布時間: 2024/11/05
2024年施政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將在香港構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將設立專門小組推進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的建設工作,及與內地探討將黃金產品納入互聯互通機制。
筆者認為,這一構想的提出正逢其時,不僅體現了深思熟慮的戰略考量,更彰顯了其背後的長遠意義。
香港可成為 全方位金融中心
其一,有利於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對於成熟且有競爭力的股債滙市場,香港大宗商品交易較為薄弱,從構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切入,推動建設國際級黃金倉儲設施,拓展使用者及投資者在港存放和交割實物黃金,促進抵押、期貨、對冲等衍生金融服務的發展,為金融業開創新增長點的同時,也可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充足交易量支撑的實物資產價格錨及強有力的底層資金池,香港有望成為真正提供多種資產類別的全方位金融中心。
其二,促進「三中心、一高地」協同發展。「三個中心、一個高地」是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香港提出的戰略定位。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發展既有各自重點又相扣牽引,大宗商品如金屬礦產等佔全球航運交易量逾半,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倉儲交割、風險管理等運作中心,可以推動產業發展與人才吸納相互促進,增強當前香港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的競爭優勢。
而以香港為基地的大宗商品和貴金屬定價權多極化發展,能夠充分與背靠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強勢需求與供給,實現動態互補促進,將進一步刺激對貿易、航運的需求,帶動香港乃至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大國博弈 戰略安全關鍵一環
其三,增強在全球競爭中的話語權及安全保障能力。中共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在當前的全球變局中,大宗商品已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戰場,盡管中國是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主要貿易國,但由於種種原因,在大宗商品儲備和國際定價話語權方面仍存在不足,對產業發展和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香港打造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等大宗商品生態圈,將有望彌補大國博弈中戰略安全的關鍵一環。
縱觀全球黃金交易中心的發展,根本由世界經濟增長及地緣政治格局決定,在英、美先後成為全球經濟金融中心的過程中,倫敦、紐約先後成為現貨、期貨黃金交易中心。中國快速崛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和主要製造及消耗地、最大的黃金生產及消費地,香港作為內地與全球的超級聯絡人,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健全的法律制度,為黃金等大宗商品市場的參與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易環境。
特別是當前全球地緣形勢複雜化、通脹中樞上移,大量投資及避險資金長期流入大宗商品及貴金屬等資產,全球黃金資產分散交易倉儲需求提升,也為香港帶來戰略歷史機遇。
而成功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關鍵元素之一是相關大宗商品交易所的市場容易進出、定價及對冲方面均可提供許多不同的解決方案。
從現實來看,目前香港唯一的受自律監管的大宗商品現貨市場由金銀業貿易場營運,但交易量與全球主要交易市場相比仍較小;缺乏配套提供大額黃金交收的倉儲、交割服務的基礎設施,提供倉儲交割的專業機構也較少,實物交收能力相對較弱,與內地的黃金市場互聯互通合作也處初期階段。香港唯一的受監管的大宗商品衍生產品市場由香港期貨交易所營運,截至目前可提供多種貴金屬、基本金屬及黑色金屬期貨合約,但成交量仍然較小,產品豐富度不足。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表示,計劃先在香港增加黃金倉儲設施,並加速擴大貿易、保險、物流等相關配套業務;大宗商品交易短中期首要增量,並促進大宗商品貿易及其衍生的增值服務,逐步搭建完整生態圈。基於這一發展路徑,筆者提出以下策略建議:
擴大黃金倉儲 鼓勵在港清算
一是完善大宗商品倉儲、交易、結算基礎設施。首要是進一步擴大黃金倉儲能力,鼓勵在港清算、交割,當前香港黃金主要停留在貿易、轉口層面,無法支持大規模的黃金交易交收服務,就此建議一方面,積極推動包括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所在港設立認可倉庫;支持香港銀行機構特別是中資大型銀行建立國際一流金庫,為香港黃金交易、上金所國際板提供配套倉儲交割服務;支持在港銀行等中資機構參與香港黃金市場交投,廣泛吸引內地、海外機構投資者參與香港黃金交易。另一方面,通過稅務優惠等措施,為香港機管局擴建貴金屬儲存庫計劃提供更多政策便利,支持招商局、中石化等大型中資機構,擴大在港大宗商品倉儲物流設施等。
二是深化推動大宗商品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建設。建議借鑑滬深港通擴容經驗,將香港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的範疇擴大至更多大宗商品,包括優化完善「黃金滬港通」、「黃金深港通」機制,增加更多香港銀行作為上金所國際板保證金存管銀行,吸引更多國際銀行、貿易商和投資者參與中國黃金市場進行交易。探討在ETF通、基金互認等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擴容過程中,逐步納入更多大宗商品ETF、基金產品等。
三是支持創新風險管理工具及引入人民幣計價交易。加強香港風險管理中心建設,必須補齊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發展短板。建議香港期貨交易所研究豐富大宗商品掛鈎產品及合約種類,包括推出更多黃金遠期或掉期產品,借鑑COMEX黃金期貨期權產品,創新掛鈎「上海金」期貨合約,降低最小交易單位吸引投機者參與交易等。另一方面,持續在大宗商品市場引入更多人民幣計價、交易的產品,逐步提升中國定價話語權。
此外,建議政府層面設立專責檢討小組,檢視香港大宗商品市場流動性不足的根本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包括促進健全及靈活的監管框架,支持高度市場化的運作環境。考慮成立香港國際貴金屬協會,提升行業標準和開發市場解決方案,並以此為平台吸引更多國際黃金峰會在港舉行,通過政府、業界、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努力,持續提升香港大宗商品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
【知識庫】何謂「三中心、一高地」?
‧今年7月,三中全會通過《決定》,明確提到香港戰略定位圍繞「三個中心、一個高地」。
‧《決定》提到,「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
‧《決定》亦提到,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較好發揮作用機制。
▲ 港府表示,計劃先在香港增加黃金倉儲設施,並加速擴大貿易、保險、物流等相關配套業務。(路透社資料圖片)
撰文 : 譚岳衡全國政協委員
交銀國際董事長
欄名 : 知‧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