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電競掀作弊風 要發展先要規管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18/01/19

分享:

分享:

電玩比賽向來屢有玩家作弊,不但令其他玩家卻步,亦嚴重打擊遊戲公司收入,更令電競運動衍生黑色產業鏈。本港電競行業仍在襁褓中,應多參考外地做法,制定具體政策監管。

新手熱情減卻 損遊戲商收入

全球目前最多玩家的網上射擊遊戲《絕地求生》(PUBG),自去年3月上市以來一直飽受作弊程式困擾。獲中國代理權的騰訊近日宣布,正與內地公安合作打擊外掛製造及販賣者,截至去年底已拘捕120名嫌疑犯。PUBG現有超過3,000萬名玩家,逾半來自中國,惟99%使用外掛作弊的玩家亦同樣來自中國。被譽為香港電競先驅的盧本偉,本月亦因涉嫌在PUBG開外掛而被遊戲封鎖。

時下存在多款為作弊而設的外掛程式,例如毋須瞄準槍枝便可打中對手,以及令用者角色跑得比汽車更快。對新手及一般玩家而言,剛入場便被開外掛的對手「秒殺」固然大殺風景,但遊戲作弊實則貽害更深。

以PUBG為例,全球去年12月至今共賣出510萬組,但是每天有玩的玩家只見增13.1萬名,騰訊表示充滿外掛的敵意環境已使大部分新手無心戀戰。玩家對遊戲的熱衷度降低,則遊戲銷售率將下降,遊戲內的道具收益亦相應減少。

各地設法律監管 捍電競文化

遊戲作弊或已猖獗至需政府介入。騰訊現有利用BattlEye等反外掛系統,至今已封鎖逾150萬名作弊玩家,惟魔高一丈,不少人利用騰訊QQ販賣外掛,更有人在排名比賽中以玩家身份脅逼其他玩家購買,否則將開啟外掛將其「殺死」踢出排行榜,嚴重破壞電競公平制度。所衍生的電競賭博,更屢見中外電競選手造馬,惡象環生。

明明只是打機,卻有此作弊之風,或因電競崛起,獎金豐厚可高達上百萬元,有人不惜為此鋌而走險。針對外掛作弊,除內地以外,日本及台灣亦有相應法律監管;電競大國南韓更早於2012年修訂憲法,將「自動打怪」的外掛定為非法,不論開發者或使用者均可背上法律責任,以求保障遊戲公司及玩家的權益,及捍衞電競文化。

電競已被列入亞運項目,選手亦愈趨服用各種藥物意圖改良反應及專注力。著名加拿大電競選手Kory Friesen曾於2015年公開承認電競選手服用精神科藥物Adderall已成風氣,自己亦曾在國際比賽中服用。

全球最大的電競公司ESL對此甚為重視,自該年起採用奧運禁藥標準監管,但副總監Michal Blicharz直言仍有多重難關,因業界暫無統一監管標準,建議從立法層面步步為營。

《福布斯》估計全球電競觀眾多達4.2億,預計至2019年將成為主流運動。港府去年曾表明支持電競行業發展,亦資助舉辦電競音樂節,但具體政策仍需斟酌,外地例子亦大可借鑑,方不致新興產業被作弊扼殺於搖籃中。

本港電競行業應多參考各地做法,制定具體政策監管作弊行為。(資料圖片)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