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美伊惡鬥 中國油氣何去何從?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18/09/04

分享:

分享:

美國單方退出伊朗廢核條約,並對伊朗展開全方位經濟制裁,意圖封殺伊朗石油出口,又禁止各國與伊朗發生石油及貴重金屬貿易交換,更把伊朗隔離於美元結算體系之外,使本來疲弱的伊朗貨幣,在黑市價中大幅貶值至一美元兌90,000里阿爾!

華向伊購油 美無權公海攔截

雖然特朗普政府聲言將會制裁任何與伊朗進行石油貿易的國家,但本身是伊朗石油最大買家的印度及中國,卻未被點名禁止。中國仍然向伊朗購入石油,不過為了減少海上風險及購買保險難的問題,現在已改由在伊朗註冊的油船託運,使伊朗作為賣家承受海上風險。由於美國的制裁並未得到聯合國的通過,故此美軍無權在公海向油船作出攔截,只能夠在財政上封殺伊朗。不過目前中國面對的伊朗問題,並非石油禁運,而是更大百倍的在伊朗的油田開發何去何從?

波斯灣海上最大天然氣田珀斯(PARS FIELD)位於伊朗與卡塔爾之中間(見圖),該氣田儲量高達51兆立方米,內含500億桶輕質原油,即統一油氣當量是驚人的3,600億桶,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一油儲。這海上氣田面積有700平方公里,其中只有三分一在伊朗境內,叫南珀斯氣田,其餘七成為卡塔爾所佔,叫北拱氣田。珀斯氣田在1990年首先被伊朗發現,從2003年開始就按年遞增分24個模塊(PHASE)同時開發,每個由不同的跨國石油公司入股作出財務及工程承擔。第11模塊(SP11)以生產天然氣為主,法國國家石油公司道達爾(TOTAL)佔50.1%為控股方,餘下是中國石油佔30%及伊朗珀斯石油(PETROPARS)佔19.9%。預算日產5,000萬立方米天然氣,或40萬桶的油當量,主要供應伊朗國內市場。

由於美國制裁伊朗,法國道達爾石油打算在本年11月退出第11模塊的合同,前期開支了的5億美元只能作為撥備,道達爾退出的原因有三:一是道達爾的全球營運融資有九成是由美國銀行支付;二是道達爾有三成股東來自美國;三是害怕可能失去在美國或與美國公司共同擁有高達100億美元的石油資產。道達爾不想因一個小伊朗項目而得罪盟友美國!現時正向白宮尋求豁免制裁,但將在本年11月4日決定去留,假如放棄,伊朗當局說很可能由中國石油補上,變為80.1%的大股東及作業者。

由於現在並沒有管道接通伊朗至中國,故此只能以液化天然氣方式用船運回中國,但這又會涉及美國禁運之列。再者當地並沒有液化天然氣廠,萬事需要從頭做起,費用高昂。

敏感地域 難建天然氣管道

中國現時的液化氣主要來自澳洲、卡塔爾、美國及在北極圈與俄羅斯的合作項目,不過可能中方往外購買的液化氣,也比從伊朗設廠自營自銷的來得便宜。本來天然氣經管道輸送是最合算的,但在這地緣政治敏感地域建如此一條戰略性的管道,又談何容易!

回顧2005年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及俄羅斯提出修建一條1,500公里的中東--南亞管道,把南珀斯的天然氣引至巴基斯坦及印度甚至中國,不過卻激怒美國,認為是打破伊朗禁運,及把中東、南亞及中國與俄國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有違美國在區內的利益而反對。2009年美國更突然承認印度為核子大國及將之晉升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以換取印度退出及反對修建這條管道;美國亦警告巴基斯坦,如繼續與伊朗興建這條管道,將會被定性為與恐怖主義國家往來而受到制裁。美國更不容許任何國家或銀行給予項目貸款,否則將被列入制裁之列,使中國也不敢放款,項目最終叫停。

及至2012年美國建議興建一條從土庫曼至阿富汗再到巴基斯坦至印度的氣管,引進中亞的天然氣,美國又替印度建造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下載來自卡塔爾的液化氣。但巴基斯坦在2013年秘密瞞着美國與伊朗簽署備忘錄,興建一條1,600公里的天然氣管,引南珀斯氣田的氣至巴基斯坦。但工程一動工,就被美國間諜衛星攝到,美國立即傳召巴國駐華盛頓大使,警告假若不立即停工,美國會在24小時內向巴國實行禁運及金融封鎖,美巴關係即時跌至冰點!最後由沙特出來作和事老,斥資15億美元送給巴國在國際市場上買氣,但條件是要與伊朗斷絕關係!

不過伊朗政府認為已花錢把管道建成一半,巴國突然退出就是違約。因此巴國每拖延一天不動工就會被懲罰性罰款300萬美元,伊朗更不接受巴國任何理由解釋,並警告會告上國際仲裁法庭!巴基斯坦最後找中國求助化解,中方提出伊朗可先把氣售予阿曼,這是美國的中東盟友及軍事基地所在,協助美國打擊伊斯蘭國恐怖分子及推翻敘利亞的巴沙爾政權,故此向伊朗買氣美國可視而不見。伊朗的氣在阿曼經過壓縮為LNG後,再用船運往巴基斯坦至中方營運的瓜達爾港,在那裏還原為常壓天然氣經管道網絡至各省,這樣原則上巴國也履行了買氣合同,伊朗再無異議,美國也詐作不見。

但現在巴基斯坦又有聲音要求啟動一條伊朗至瓜達爾港再前往訥瓦布沙阿(NAWABSHAH)的伊--巴管道,並由中方出資。這次沙特卻提出反對,原因是害怕卡塔爾會利用這條管道售氣,以拆解現時中東國家對其進行的經濟封鎖。另一方面,巴國接收伊朗管道天然氣就是觸犯美國制裁,為了繞過這條死綫,伊朗提出由中亞的土庫曼經阿富汗管道供氣給巴國,而伊朗則供氣給土國的其他客戶,以作貨與貨交換(SWAP),不過土庫曼的天然氣只有一個大客戶:就是中國,但伊朗並無管道輸氣至中國,這是兩難。

隨着美國成功開發頁岩氣,現時中國已是美國天然氣的最大買家,佔美國出口兩成之多,在最近的貿戰徵稅清單中,中方刻意不把美國天然氣及石油列入表內,可見其對中國經濟民生的重要性。

中東地緣政治複雜 考驗中國

雖然一個50億美元的南珀斯氣田第11模塊項目對中國來說不是一個很大的數目,但中國能否在錯綜複雜的中東、南亞地緣政治中殺出重圍還是未知之數,而即使中國能夠,政治上的勝算並不代表經濟上賺錢或軍事上的優勢。沙特是中國在中東的油源,而伊朗則是氣源,但沙特與伊朗是仇人,各自又是伊斯蘭教派系的龍頭,但歷史上伊斯蘭與共產主義是非我族類;而美國又是沙特的頂爺盟主及伊朗的死敵,巴基斯坦史上與印度是世仇,美國支持印度,中國則撑巴基斯坦,地緣政治群雄爭霸!現今中國不能一日無油缺氣,而人幣貶油價升,加上貿戰當頭,正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且看中國能否化危為機?

波斯灣海上天然氣田珀斯位於伊朗與卡塔爾之中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一油儲。(路透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鄺社源 高級石油工程師

欄名 : 大國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