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國變天 美國欺凌弱國有前科
發布時間: 2019/02/14
美國政府承諾提供價值2,000萬美元的援助物資,並已把物資運往哥倫比亞邊界,預備運入委內瑞拉。可是,委國總統馬杜羅以「我們不是乞丐」,並強調此舉是美國入侵的先兆為理由,阻止美國把物資運送入境。
美突支援委國 馬杜羅兩難
與此同時反對派領袖瓜伊多,在自行宣誓就任臨時總統後獲得美國政府及其盟友撑腰,向世界傳媒表示若然該批物資不到位的話,國內將有30萬人生命不保。華府聲言全力支持瓜伊多,在必要時候不排除動用軍力。
瓜伊多以人道掛帥,表明以挽救處於水深火熱的委內瑞拉苦民為己任,此番話贏盡民心。加上美媒(如CNN)、英媒(如BBC)大力批評馬杜羅阻止美國支援物資入境是反人道行為,在他的管治下政府多年來實施苛政,導致國家嚴重貧富懸殊,民不聊生。在此消彼長下,再配合傳媒廣泛報道,反馬杜羅的力量不論在政府內部或各省市皆日益壯大,委內瑞拉內戰已如箭在弦,一觸即發。
表面看來,瓜伊多和美國在是次救援物資入境事件中理直氣壯,傳媒亦大肆批評馬杜羅把援助行動政治化,是罔顧國民生死之舉。然而,盡管委國現任政府行政混亂是不爭的事實,但改善政府與人道救援兩者的性質不盡相同。深入思考,事件隱藏着以下多個問題:
為何此刻?美國是否委內瑞拉政變的幕後推手?它深知委國正醞釀政變,局勢不穩定,為何仍然選擇在此刻捐贈物資呢?畢竟委內瑞拉的惡劣情況不是今天才突然發生,美國若立心援助應該不介意多等一會。
委內瑞拉的當務之急是讓國內政局穩定下來,當中包括美國提出的方案,把馬杜羅政權盡快推倒,重新舉行總統大選。理論上,美國待新政府上台之後才把救援物資運送過境,才是名正言順之舉。
應待新政府上台 才運送物資
怎樣落實?若然美國捐贈物資純粹是以人道救援為出發點的話,華府會否考慮把物資分配的任務委託國際人道機構進行安排呢?現時美國選擇信任還未站穩陣腳的瓜伊多臨時政府,但這是否有干預他國內政之嫌?況且美國又憑甚麼理據去作此決定呢?
須知道長期缺乏糧食的饑民,在沒有妥善編配安排之情況之下,他們將大有可能不惜一切去搶奪物資,隨時釀成社會混亂。若然偶一不慎秩序失控,更難免造成嚴重的人命傷亡慘劇。類似的情境在聯合國救援其他貧窮國家期間屢見不鮮。
如何持續?委內瑞拉國家經濟衰落及國內貧富懸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委國出現的社會問題是結構性的。俗語有云:「長貧難顧」,美國今天顯然是為了支持瓜伊多推翻馬杜羅而伸出援手。但若然馬杜羅最終支撑不住而下台,美國仍會繼續提供支援嗎?
推翻政權後袖手 民眾困境更深
事件中最令人質疑的問題是美國大有前科,它曾多次為了自身經濟利益,利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把眼中釘政權推翻,之後卻袖手旁觀,懶理人家死活。歷史可以證明,當那些國家被美國「解放」之後,依然一蹶不振,經濟、民生、治安等情況大不如前,利比亞、伊拉克等便是鮮明的例子。
基於上述觀點,不難令人聯想到美國才是是次事件的始作俑者。但美國這一招非常巧妙,令馬杜羅進退兩難,難以招架。
他若然阻止救援物資入境的話,便會被全球責罵他不人道,更令美國支持瓜伊多變得正氣凜然。相反,若然他讓物資過關的話,瓜伊多在國內便更贏得民心,間接加強美國對委內瑞拉的影響力。
委內瑞拉的政變事件,再一次反映出政治恐怖的一面。大國為了一己私利,不惜草菅人命,利用骯髒的政治手段欺凌弱國。事實上,政治欺凌不一定只發生在弱國,最近中國在「第五代」(5G)通訊科技問題上,同樣面對不公平待遇,雖然中國並非弱國,但亦被美國及其盟友圍堵。不論是委國或是中國,筆者相信只有國家民眾團結一致,才能迎難而上。不然的話國家只會成為別人的傀儡被操縱,到沒有利用價值時便會被扔棄一旁。
▲ 委內瑞拉近期政局混亂,反對派領袖瓜伊多在自行宣誓就任臨時總統後獲得美國政府及其盟友撑腰。圖為當地民眾參加集會,反對總統馬杜羅。(路透社圖片)
撰文 : 黃錦輝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
欄名 : 大國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