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美施壓釀中東變局 中國得機?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18/09/11

分享:

分享:

近日敘利亞伊德利卜省(Idlib)進行號稱7年內鬥的終極決戰,美俄等大國及周邊國家均被捲入,令中東地區的危機日深,尤須注意美俄會否擦槍走火。之前美國壓力已釀成中東新局,再加戰火情況更複雜,對比中國必須善加應對。

俄伊土成三角 中東抗美核心

美國的政經壓力在中東促成了俄羅斯(Russia)、伊朗(Iran)及土耳其(Turkey)的RIT三角:三國都與美國有很多矛盾,最近美國的新一輪施壓更令矛盾空前激化,抱團抗美成了明顯選項。美國與三國結下的「新仇」包括:

(一)國會借英國毒殺事件出台對俄新一輪嚴苛制裁措施。

(二)在退出伊核協議後,於8月重新制裁伊朗;石油出口禁制,也將在11月實行。

(三)以教士被囚對土耳其實施制裁。

在極短時間內連環出招猛打三國可謂十分凶狼,結果是激起了三國同仇敵愾堅決還擊美國。

RIT已成了中東抗美核心,且由於伊拉克(Iraq)及敘利亞(Syria)均高度依賴俄國及伊朗支持,故又形成了RIITS陣營。之前在打擊伊斯蘭國恐怖分子及敘利亞反對派時,便早有了俄敘及兩伊的同盟,現因美國打壓更形牢固。

此外,黎巴嫩選出親伊朗總理,和卡塔爾受沙特阿拉伯欺壓得土伊支持,故黎卡兩國均與RIITS親近,組成了「RIITS+2」格局,佔據了中東北部地區。這是今年來中東地緣政經格局的一次根本性重大轉變,其影響不容忽視。

土伊遭美打壓 法德出手相助

中東變局的影響不會局限於區內,何況RIT的最基本地緣政經策略必是東連中印,西接歐盟。歐盟近日與美國矛盾深化要走自己的路,與RIT可謂同病相憐,故將加快磨合。

俄國近月本因毒殺事件與歐盟關係進一步惡化,但俄德高層接觸頻密,繼5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俄後,日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回訪德國,雙方確認北溪輸氣項目繼續建設,頂住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叫停。在穩定土敘局勢、維持伊核協議等一系列問題上俄德立場基本一致,在烏克蘭問題上亦有商量餘地。

土歐尤其土德關係,自去年起如坐過山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曾呼籲土裔德人在大選時勿投票給默克爾,但今年初因土釋放被囚德籍記者令關係有所緩和,在土耳其貨幣里拉出事後,法德等均表示支持土國。當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法德表示仍信守協議,並尋求維持歐洲企業與伊朗交易,意在繞過美國制裁。歐盟還撥出千萬歐元援伊,擺出與美國對着幹姿態。

歐洲與美國地緣策略的分歧有兩點:一是不想美國對土伊等進行制裁甚至煽動政權更替,搞亂大局除影響商業來往外,更怕會引發新的難民潮。

歐美疏離 美孤立於歐亞大陸

二是不想與俄國關係搞得太僵,畢竟歐俄間有很多經貿及政治合作空間和需要,更不願退回美蘇冷戰期的對峙格局。今後歐盟在對俄及中東政策上將與美國分歧日顯,而只能各走各路,與RIT則反會有更多互動。

中東出現RIT勢力與美交惡,而與歐盟走近,加上歐美疏離等新形勢,對中國意義重大。這將促使中俄歐走近,令中國抗美的國際支持上升,而美國孤立於歐亞大陸的格局隱然浮現。

由於中俄已緊密合作,中歐在同受美國壓力下亦更多走近,下一步應是中歐俄合力穩定中東。對伊朗中國尤須積極給予支持,因為:

(一)中伊經濟互補性強,中國可入口油氣出口工業品,相互投資空間亦多。

(二)伊朗乃絲路西行重要通道之一。

(三)伊朗乃中國西陲屏障,阻擋中東等地區動盪傳入中亞影響新疆。顯然,中國不能坐視伊朗被美國搞亂,何況助伊朗亦即打擊美國。

為穩定伊朗,除了要強化中伊雙邊關係外,還應推動多邊機制發揮作用。包括:

(一)與俄共同促使伊朗與上合組織成員增強合作。

(二)在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的基礎上催生中巴伊協作區,以增區域融合。

(三)加快由新疆經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及土庫曼等連接伊朗的中國中亞鐵路建設,並建設沿綫經濟走廊。

土俄伊「去美元」 人幣空間增

總之,美國施壓促成中東變局可為中國帶來新商機,令中國與伊土等經濟合作動力更強。除貿易及投資外,還應注意RIT正成為「去美元化」的重要地區,近月土俄均大舉減持美元資產特別是美債。

伊朗早行此步,且據報哈薩克亦已有所行動。這樣不單打擊美國,也給人民幣國際化拓出新空間,故金融合作理應成為中國與RIT交往的新亮點。

俄羅斯總統普京(左)、伊朗總統魯哈尼(中)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右)都與美國有很多矛盾,最近美國的新一輪施壓更令矛盾空前激化,抱團抗美成了明顯選項。(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凌鵾 經濟分析員

欄名 : 大國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