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心動」不如行動 消費有度無懼執屋
發布時間: 2019/01/24
年廿八將至,港人在進行大掃除之時,少不免要為家中雜物頭痛。外國有執屋專家自創以自己滿意為準則的整理方法風靡全球,港人在借鑑之餘,亦應考慮怎合理處置不要的物品。
丟棄原則 在乎能否怦然心動
Netflix上一個名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的真人騷,在今年大受各地觀眾歡迎。主持節目的「日本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上門拜訪雜物在家中囤積的人士,與他們一起執屋。
整理家中雜物或屬基本自理技巧,但不少人因不同原因,家中長囤各種雜物,如衣服及書籍。近藤自創的「怦然心動整理法(KonMari Method)」,原則其實非常簡單,便是只保留令自己怦然心動的物品、及扔掉「無feel」的物品(見表)。
自己身邊環境一片狼藉,心情及集中力皆容易欠佳。西班牙納瓦拉大學一項涉及80人的研究顯示,在乾淨整齊的環境中處理數據輸入工作的人士,犯錯機率遠低於在邋遢環境下工作的人士,反映工作環境的整潔程度至關重要。
英國基爾大學心理學教授Chris Stiff更指,怦然心動整理法因做法清晰及目標明確,有助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而每次成功完成目標又有利於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有助增強信心及改善心理健康。
然而,怦然心動整理法在各地興起,卻對社企有不良副作用。據悉尼科技大學學者Jenni Downes指,部分慈善機構近期收到的捐贈物品數量比去年同期間增幅近4成,但不少物品已破爛或無法再用,將這些廢物棄置於堆填區的成本全數轉嫁至社企,估計慈善行業每年需額外承受多達1,300萬澳元的不必要開支。
近6成港人 或有囤積傾向
對港人而言,打開自己衣櫃或雜物房,或一樣感到不堪。綠色和平2016年一份統計指,港人衣櫃中約16%的衣服從未或甚少穿着,而港女平均擁有109件衣物,但多達20件從未或穿着次數不多於兩次。更甚者,社企和富前年發現約四分之一港人擁有最少11對鞋,估計近6成人有囤積傾向。
瘋狂購物本身已令荷包受壓,直接將不要的衣物送至堆填區,也明顯不理想,除給予社企外,又如何是好?本港時下其實有不少網上二手買賣平台,諸如Carousell、Facebook上的「民族二手平台」或「日系品牌一手/二手交易區」等,讓市民可以在物盡其用之餘,換回少量金錢過年。
市民在執屋之時,除了要負責任地處理無法讓自己怦然心動的雜物,平時更需注意消費有度,才不致細小的居住面積囤滿雜物。
▲ 據綠色和平3年前統計顯示,港人衣櫃中約16%的衣服,屬從未或甚少穿着。(資料圖片)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