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港捲入中美鬥爭 反修例成轉捩點
發布時間: 2019/06/11
最近令香港人關注的是中美鬥爭正開始影響香港,前景更為不明風險日高,財爺還罕見地提出了要注意金融安全的問題,顯見情況不容樂觀。有關事態值得探討,形勢很可能比一般人所想像的險惡。
美打香港牌 抨一國兩制信譽
香港與中美都有密切聯繫,自然中美貿易戰影響至大,投資、貿易、航運、旅遊以至市場等,均正受到與日俱增的壓力。由此引起的問題,類似過去香港曾多次遇上的外來金融危機,在應對上本應有較多體驗,但今次外源是地緣政治矛盾,而非單是國際財金經濟震盪,令可預測性更低,突變機率更大,在應對上難度更高。
此外,還有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發展;香港正直接捲進中美鬥爭中。修例事件是個轉捩點:美國高調介入批評港府,並由國務卿接見到訪的香港反對修例人士,引起了中方抗議。不少評論認為美國背後的真正動機是由打「香港牌」來遏制中國,希望可達到幾重目標:
(一)打擊「一國兩制」信譽,並借此指中央加緊控制香港事務削弱「兩制」。
(二)擴大香港的反共基地作用。
(三)衝擊香港作為內地對外開放中介的功能及角色,從而阻延內地發展。還有傳聞指當港府通過修例時,美方或會有所反應出招打壓香港。
上述目標本非新事,打「香港牌」已行之有年,但今次為轉捩點的理由是空前的高調及公開批評,並出動了國務卿如此高級別的官員。這也非意外,去年底發布的美中委員會年度報告,便列述了利用香港打擊中國的方法,包括不承認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等。
修例事件之被利用,乃借此判定中國違反「兩制」原則,令香港只餘「一國」而與內地城市無異。這樣美國便可改變對港政策,把香港視為內地一城,限制及制裁內地的措施均適用於香港,不再對兩地分別處理而較優待香港。
美倘政治打壓 損港經濟信心
值得注意是到時美國政府會否施壓評級機構,把香港高於內地的主權信用評級降至內地水平,從而削弱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及提升其融資成本。
在修例事件上,美國除大增介入力度外,還有兩點值得注意:
(一)拉得其他西方國家一同批評修例,形成統一陣綫,使之全面國際化政治化。
(二)促使商界採取相同立場,本港美商會表示了對修例的擔心。
香港曾有建制派人士天真地以為可多與美商會聯繫,請其向美國政府說項勿打擊香港,現時應夢醒了。這些情況顯示美國為打「香港牌」做足了工夫。
港經濟結構缺陷 97前車之鑑
最近美國盡了全力遏制中國,打5G、打華為、打「一帶一路」等等攻勢猛烈而持久,可說是發動了一場修昔底德決戰,在這時刻「香港牌」加碼作為配合乃必然之舉。與此同時「台灣牌」也在加碼。美國已放風要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
對香港來說美國加碼打「香港牌」實屬不幸,表示香港已捲入中美鬥爭漩渦。而這乃香港無法自拔自救者,故更要有充分準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特大衝擊。如美國前所未有地對香港作出政治打壓,必會引起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香港經濟及市場將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不幸者是還疊加了其他來源的震盪,包括中美及全球經濟趨軟和貿易戰的影響等,故將凸顯香港經濟原有的長期性結構性缺陷,如樓市泡沫及產業升級不足等。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可作前車之鑑:在短期會有資產市場特別是樓市出現大幅急調,聯滙受壓及經濟收縮、通縮浮現等。在長期會有海外市場丟失、中介功能大減及國際產業鏈的參與、角色下降等問題。
面對可能出現的嚴峻局面兩地必須合力應對。由於事態涉及外國故特區無法獨力應付,中央必須出手而特區配合。在處理金融及經濟問題上港府當然要自主安排,過往應對金融風暴的經驗會有裨益。當前必須及早部署對策,若金融動盪過甚或會觸發危機時,便應果決推出「辣招」應變,包括限制市場交易及跨境資金流動等。與此同時還須作長遠發展計劃,更緊密結合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和更積極推動經濟升級轉型,希望香港如火鳳凰浴火重生,由深淵躍出。
民意倘激化 外國插手空間更大
近日反修例事件大發酵,遊行參與的踴躍超出預期,特別是不少人打出「一國兩制」失敗的旗幟,對中央來說確是個警號。事態急速惡化帶來更大風險,將為民意進一步激化提供新動力,為外國進一步插手提供新空間。香港政治鬥爭的發展隨之進入新階段。上面談到的政經危機或將提前爆發,一直累積的政治矛盾也得將達到爆炸點,要由一場決戰來解決。看來漩渦愈捲愈猛,香港愈陷愈深。
(作者為資深國際政經戰略評論員,長期研究中外國際關係。)
▲ 近日反修例事件大發酵,遊行參與的踴躍超出預期,特別是不少人打出「一國兩制」失敗的旗幟,對中央來說確是個警號。(資料圖片)
撰文 : 宋皇孫 資深中港政經觀察家
欄名 : 中美世紀博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