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永恒的快樂

世情館

發布時間: 2020/05/28

分享:

分享:

不論回教的Jannah(樂園)還是基督教的Heaven(天堂),除可以跟真主或上帝相遇外,還有兩樣主要共通點:其一是快樂,在人生得不到的快樂,在這裏應有盡有。基督教較着重與神同在的喜樂,而《可蘭經》卻以較多篇幅談及物質性享受的快樂。其二是永恒,世上消失一次後,當然不想再遇上第二度消失,死後不能再死,故此樂園或天堂定必是永恒的。

快樂和永恒都是好事,但永恒的快樂又是否真正的快樂?

跟愛人在一起是快樂,但當需要每天二十四小時,無時無刻跟愛人在一起,又會否快樂?新冠肺炎疫情下,夫婦被迫長時間一起留家,大城市例如上海、北京等,有律師事務所辦理的離婚個案,在三月份便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又以香港為例,沙士過後,二〇〇四年離婚率跟二〇〇二年相比,便增加了近百分之二十一。

人類只能以人體機能去經歷快樂(對天堂的快樂便只能靠幻想),而這份「快樂」實質是大腦皮層的化學作用,幾樣主要Neurochemical(神經化學物質)例如:Dopamine(多巴胺)、Oxytocin(催產素)、Endorphin(內啡肽)、GABA(γ-氨基丁酸)和Serotonin(血清素),讓我們得到不同的歡愉感覺,但既是化學物質便沒有永恒或長久的可能性,按量子物理學任何物質定有半衰期,不論長短總有改變的時候。

既沒有永恒的快樂,珍惜每一刻快樂才是人生真義。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