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痛風飲食貼士
發布時間: 2021/04/12
Ben今年37歲,體重188磅,剛實行減磅一星期,今天來覆磅,Ben支吾以對地說:「近來我的膝關節隱隱作痛,不知是否患上痛風?」
我問他:「你有看醫生或作身體檢查嗎?尿酸的水平過高嗎?」
他答:「沒有呢,我以為自己尚算後生,所以沒有習慣做身體檢查。」
「你本身的體重問題,也會增加膝關節負荷而出現退化性關節炎,你應去檢查一下確實是否患上痛風。那你是因為擔心患上痛風,就刻意避開海鮮、豆腐這些食物嗎?」我問。
「每次選擇食物也令我很煩惱,以為肉醬意粉、揚州炒飯這些不含太多肉類分量的,會是較佳選擇;前晚在家吃火鍋,眼見都是海鮮、豆腐、豆苗、菇類,也就不敢多吃。」
「你每天有飲用至少10杯清水嗎?」「10杯?沒這麼多,4至5杯吧!」
「痛風是由於身體代謝普林(嘌呤)出現問題,血液因而積聚過量尿酸,過多的尿酸鹽沉積在關節,令關節發炎,並導致紅腫和痛楚。」我解釋。
日常最重要是飲用足夠水份,以排走身體過多的尿酸結晶,同時要限制飲用酒精,因酒精可增加體內尿酸,亦會令身體脫水,導致血液內尿酸濃度增加,令痛風問題惡化。
除酒精外,亦應減少飲用肉類熬製的老火湯,火鍋中的湯底經長時間翻滾,亦屬高普林食物;另外,應避免進食內臟食物,如豬膶、鵝肝、雞腎、牛雜、魚卵等,以及連內臟進食的魚類,如沙甸魚、白飯魚等。
海鮮、豆腐、冬菇、蘆筍、豆苗、菠菜這些大眾常認為痛風人士不宜進食的食物,事實上只含低至中度普林,日常可適量進食,只有在痛風發作期間,才建議暫停進食。
無論是痛風,抑或是退化性關節炎,減重均有利於改善病情,所以日常飲食上,仍應以低脂肪為首要考慮原則。
撰文 : 周詠苑
欄名 : 營營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