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談談足下垂
發布時間: 2024/09/25
不知道大家走路時,可有留意周遭行人步態:穿高跟鞋淑女步履小心翼翼、穿運動鞋年輕人步伐輕快、皮鞋者步姿穩重……但人群中亦偶有見到有舉步困難,例如上提足掌困難,並誇張提膝。當事人其實是足部下垂症狀,由於足背不能上提,故步行時要刻意提高膝部,以助步行動作中提腳離地。
足部下垂病因多樣,包括神經受壓、脊椎病變或腦部疾患等。雖然各病症皆見足下垂,但症狀同中有異,審因論治,才可針對病因病位處理。
足部背伸是背小腿前側肌肉「脛前肌」負責,肌肉收縮指令由腓神經、坐骨神經、脊髓、中腦、大腦運動區負責,並由小腦協調以表現出協調提腳動作。就如近年人們常用的一個字眼「持份者」,負責足背上提持份者眾多,但只需其一功能異常,便可出現足部下垂症狀。
例如中風偏癱患者,由於肌肉異常,上肢負責屈動作肌肉多呈現自主收縮,所以手指手肘休息時呈現屈埋狀態;下肢表現相反,伸直肌肉張力增加,髖膝呈現後伸,足踝掌屈,足背伸無力。故此,中風半身不遂患者除足部下垂,上提無力外,亦有屈膝困難。這試想其患側下肢並不能屈膝縮短腳長,更何況足下垂問題,患者提步時惟有將腳向外劃圓借位,故亦表現所謂「環繞式步態」。
除中樞神經問題外,外周神經疾患如坐骨神經痛和腓神經麻痺患者亦可表現足部下垂。例如腰椎退化與骨刺,可壓迫腰5神經根,除引致大小腿後外側疼痛外,嚴重者亦影響所支配肌肉,脛前肌無力,症見足下垂。
或坐骨神經分支腓神經受壓受傷,如因病患休息時長期側臥,或小腿骨折打石膏過緊,壓迫膝外側腓神經所致,兩者皆可引致足下垂,惟腰臀坐骨神經受病會相兼腰臀活動受限,腰臀肌肉痙攣;腓神經受壓受傷,可兼見小腿前外側及足背感覺麻痺。
針對受病部位方可論治,例如膝外物理治療,紓解腓神經受壓;梨狀肌綜合症或腰椎間盤膨出致坐骨神經受病,要鬆解腰臀神經受壓;中風偏癱者運動訓練,促進腦神經功能康復。
步行中觀察到足下垂步態,引發聯想,這不可不謂之職業病。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