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特金會倘朝棄核 京失軍事贏經濟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18/06/08

分享:

分享:

前紐約市長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現時擔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私人律師,以處理通俄門等法律問題;該位在美國政商界也有相當分量的保守派人士,卻透過媒體公開評論「特金會」,並指在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跪求下,美方才願意如期舉行峰會。

在會前不及一周之際,在特朗普上台前就成為其重要支持者的朱利亞尼作如斯表述,會否造成干擾,固然引起各方,尤其是首爾擔憂。

無論如何,即便「特金會」順利舉行,甚或比原定計劃多出一天;充其量也只是將東北亞的安全、政經形勢帶入新局。這個新局距離定局尚遠,一連串新的變數、將會取代舊有的變數。當中,既有美、中在該核心地區的角逐;也有次一級國家參與者,如日本、南韓的新動向。而俄羅斯,甚或東盟都會因應新局而調整戰略,不會完全被動承受「特金會」帶來的結果。

北韓一旦棄核,相關檢測、核查工作,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早已表示隨時候令、使命必達。從流程上論,究竟是邊談、邊棄、邊放寬制裁,還是先棄核再檢查、最後才讓平壤重返國際政經舞台,只在於朝、美雙方的角力,以及中、韓如何周旋,取得成果也只是時間問題。

美迫朝棄核 中日韓可鬆口氣

問題之一,隨着美國導彈防禦系統成熟,先後在日、韓、東歐、中東布置「薩德」、海基陸基「標準3」型等先進裝備,北韓核武的去與留,其實與美方本地的安全關係不大。隨着亞太美軍,尤其是陸軍、陸戰隊逐步向遠離東亞大陸的關島轉移,迫令平壤棄核,對華府而言,從本質上講不是維護自身軍民安全問題,而是維繫與盟國的邦誼問題。

換言之,從安全上講,因為金正恩棄核而真正鬆一口氣者,是近在咫尺的日本、南韓,而不是遠在天邊的美國。就此而言,首都近於北韓的中國,也與其東亞近鄰分享到「安全紅利」。

畢竟,無論是平壤核試造成意外也好,還是美韓聯軍無法坐視核武威脅而「先發制人」也罷,一個擁核的北韓,近年成為北京最迫在眉睫的安全顯患。

特金會北京退太後 金處劣勢

問題是,正如朱利亞尼所言,不止美、朝的國力差距持續拉開;北韓打擊、美國防禦的矛與盾對抗,後者的優勢也愈發明顯。在此背景下舉行「特金會」,既無中方與會下,又不排除南韓總統文在寅出席;可能必須「一對二」的境況,對金正恩而言亦屬前所未見的壓力。

除非金正恩果然因為朱利亞尼的「妄語」,而突然煞停「特金會」;否則,美國不接受平等會面,特朗普刻意營造強勢、強硬的氣氛,終會籠罩是次歷史性會面。屆時,峰會的主題恐怕只能集中於棄核;隨後的和平協議、經貿合作,凡此種種只能放在北韓完全棄核之後。而該過程或許說短也不太短,將成為金正恩政治意志最漫長而艱辛的考驗。

對北京來說,北韓擁核的籌碼不是能不能失的問題;如上所述,北韓是否擁核,比中朝關係的親疏,更決定中國的安全。而沒有特朗普首肯、與華府達成默契甚或共同工作綱領,北京也沒有推動平壤棄核的理由、手段和切入點。

問題是,北京在「特金會」中退得太後,使北韓陷入極懸殊的劣勢,勢必帶來半島常規軍力進一步失衡。

面臨美韓聯軍 華壓力有增無減

美方經已明言,此行不會觸及駐韓美軍問題;事實上,文在寅訪華後,也沒有再處理「薩德」問題。可以說,即便在未來三數年之內,北韓棄核工作讓各方滿意,美軍也不見得會從南韓撤走「薩德」;而南韓的軍工業、常規戰力,還會持續增強。北韓人民軍,甚或中國解放軍面對的海、空壓力,亦可能有增無減。

在軍事上,棄核後的北韓,讓中、朝面對美韓聯軍時,承擔更重的壓力。卻因此換來西方放寬針對平壤的制裁,金正恩邀請美方投資北韓旅遊點、礦場的新聞誠非重點;北京的着眼點在於把平壤納入「東北亞自貿區」之內,完全中、日、朝鮮半島的市場一體化之中。

青瓦台由推行「陽光政策3.0」的文在寅執掌,有利於上述自貿區的逐步形成;事實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刻下訪華,一是為協調對朝立場,二是處理美國關稅問題。在中美之間,安倍晉三已無法像第二度上台之初,一面倒的極右取向。當安全上,北韓的威脅下降;在經濟上,與美國的摩擦又與日俱增,東京對「東北亞自貿區」的期待,自然上升。而這在明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日,將會成為重中之中。

谷東北亞自貿區 勝搞一帶一路

其實,當年的「東北亞自貿區」是「東盟10加3」的一部分;特金會在新加坡舉行,也有利於該構想的實現。新加坡、馬來西亞本與北韓有經貿往來,涉及金融事務尤多。棄核後的北韓,最主要的經濟夥伴,自然是中、韓、日;再數下來便是東盟。

相比起「一帶一路」,筆者始終認為以眼前中國國力觀之,能發展「上合組織」、推進與俄國在中亞的合作,並逐步完成「東盟10加3」的構想,才是最現實的戰略選擇與建構。進入印度、地中海與北非、東歐,大大超出今天中國的負荷之餘,還引起美國、澳洲、印度、印尼的不安與聯動。

中國就是基於上述的取與捨,來推動平壤棄核;在軍事上,中國的東北方會面臨美國更大、更直接的壓力。在經貿上,卻可能鞏固中國在東亞大陸和亞太地區的核心地位。風險、挑戰與機遇並存。

對於特金會若成功令北韓棄核,中國在軍事上可能會面臨美國更大、更直接的壓力,但在經貿上卻可能鞏固中國在東亞大陸和亞太地區的核心地位。(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許楨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主席

欄名 : 大國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