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疫下更重健康 奶類替代品漸受捧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20/10/20

分享:

分享:

雀巢將在歐洲推出新產品進軍植物奶市場,凸顯現時奶類替代品日漸受歡迎的趨勢。消費者比以往更重視食物對環境的影響,在疫下為食品商帶來新機遇。

雀巢將在西班牙、葡萄牙及匈牙利等國,率先推出全素的Nesquik即溶朱古力奶。該產品宣稱以燕麥、豌豆及可可豆製成,糖含量較低之餘亦不含任何乳糖。雀巢今年1月已在美國引入成分相似的Nesquik GoodNes,今年3月亦在澳洲推出以麥芽糖、大麥及可可豆製成的Milo朱古力味飲品。

傳統奶類市場 仍屬主流

據市場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今年報告指,全球乳製品市場價值在去年達到7,189億美元(約55,930億港元),奶類替代品的市場價值則僅182億美元(約1,416億港元)。傳統奶類產品仍屬主流,但業界或需開始變通。

Euromonitor今年的市場調查顯示,奶類產品的市場規模將在今年下降5.3%,但奶類替代品的市場規模則將增加9.2%。這與疫下消費習慣改變有關,人們減少外出用餐,而餐飲業佔奶類產品市場3成;而奶類替代品則主要透過零售渠道發售,較少受到影響。

不過,此趨勢並非新興現象。澳洲今年已流失逾500名奶農,美國兩間最大的牛奶生產商在今年初已破產,包括有164年歷史的Borden Dairy。該企業CEO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對奶類產品東山再起不抱希望,因消費者希望見到新產品,有更健康和便利的選擇。

據非牟利組織GRAIN表示,全球十大乳製品企業的碳排放量相當於法國的一半,畜牧業更被指控加劇泥土養分流失、污染水源及浪費土地。

奶類營養豐富,卻非適合所有人飲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文獻顯示,全球65%人在嬰兒期後消化乳糖能力減退,北歐人僅5%有此問題,但東亞人當中卻至少7成人乳糖不耐(乳糖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

需注意能否提供所需營養

奶類替代品雖然被視為更健康,但需注意是否能夠提供所需營養。奶類替代品中以豆奶最為常見,飲用歷史亦最長,但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陳穎琪表示,豆奶含有較多大豆異黃酮及植物固醇,但比起牛奶較少鈣質,因此建議選購由人工添加鈣質的無糖豆奶。

本港超市與便利店有多款植物奶出售,惟挑選時仍需注意部分款式(例如朱古力味)含有較高糖份。消委會亦建議挑選含維他命B12的植物奶,否則可引致健康問題。

無論是為個人健康抑或為環保着想,奶類替代品可提供另類選項,但更應根據個人營養需求作出合適選擇。

據市場研究公司報告指出,全球乳製品市場價值去年達55930億港元,傳統奶類產品仍屬主流。(資料圖片)

撰文 : 黃凱迪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