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沙俄分歧表象 成功迫美石油減產
發布時間: 2020/04/21
油組與俄羅斯達成了「歷史性」的OPEC+減產協議,特朗普為此十分雀躍,認為可穩定油價和保住美國油氣產業大量職位。實況為何值得跟進。
協議為期兩年,並號稱創下減產的歷史紀錄,在首階段OPEC+承諾於5、6兩月日均減產970萬桶。美國、加拿大及巴西等G20成員國則共減360多萬桶,但因法律問題,美、加均不能公開承諾。
兩大原因 協議成效受質疑
協議的成效卻受質疑,一是OPEC+未必真會按章減產,二是即使會,也無用:一般估計疫情令石油需求日均跌去2,000萬到3,000萬桶,產油國家尤其美國的油氣業所受的壓力仍大。
無論如何協議是一場很好的「政治秀」:OPEC+可聲稱已為穩定油市盡力,而特朗普則可領「協調有成」之功,因協議乃他大選的政績工程要項之一。過程中特朗普的情急表露無遺:墨西哥不願減40萬桶而只肯承諾10萬,美國便急急把那30萬桶份額接過來而促成協議。
此次事件源自早前OPEC+談判失敗後,沙、俄各自增產而引發石油戰,油價每桶直插20美元的多年低位。但沙、俄分歧只是表象,疫情也只是開戰觸發點,真正問題是油市的長期結構性變化。2015至2016便曾有大調整,油價自100美元以上,下挫約一半,背後的主要原因正是美國頁岩油氣革命帶來的大增產。
為回應這個新競爭對手,沙、俄一直在減產上合作無間,但成果卻為美國佔去:不斷由增產搶奪市場。去年末更達到關鍵時刻:美國開始成為石油淨出口國,對OPEC+的威脅大增。
沙俄被美搶市場 趁疫情良機反制
之前美國增產主要是入口替代(以自家供油逐漸代替入口石油),之後卻可「明搶」國際市場。何況美國每不依公平競爭規律而施行霸權,如在歐洲便迫德國等終止輸入俄氣的北溪項目,在亞洲則爭奪中日印市場,與中國的貿協中便有大量的油氣出口;還曾計劃與中企合作開發阿拉斯加油氣。
顯然,沙、俄早晚要作出反制,疫情乃天賜時機可乘機出擊。沙俄表面開戰實則聯手抗美,目的是迫美國加入OPEC+協調機制,現時可說基本上已初見成效。
因此,石油戰可告一段落,沙俄可坐觀美國如何應變,一般估計其日均油產將下降200萬到300萬桶。事實上主導權在沙俄一方:只需按市況調節產能,把油價控制於25到35美元一桶間,便可令缺乏競爭力的美國油氣行業跪低。
美頁岩油企挺不住 恐礙美經濟
美國油氣產量中約七成源自頁岩,其成本約為40美元一桶,還有一成多來自墨西哥灣的海上油田,成本亦高。另一面沙特成本每桶10美元,俄國20美元。何況沙俄離亞歐的主要市場較近,每可採用成本較低的管道輸送系統,而美國遠隔大洋運費較高,運送液化天然氣尤其昂貴。故已有美國頁岩油企挺不住;Whiting Petroleum Corp.已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第一滴血」,其他一些油企亦要進行債務重組談判。
油氣企業陷落不單是產業問題,更可影響整體美國經濟:
(一)油氣產業規模不小,約佔GDP 8%,僱員逾千萬,且提供了優質就業;平均工資比一般私人企業高出85%。還是個投資大戶;在2012至2016期間佔總投資額15.7%,高過製造業的14.7%,金融的10.4%,醫療保健的6.3%和交通及其他基建的13.9%。其乘數效應也大,可帶動機電、油田配套以至房地產等行業,對產油區如德州等的經濟表現尤為重要。
油企負債重 小心觸發金融危機
(二)經濟發展戰略地位重要。這乃美國經濟中的少數亮點和增長極(growth pole),也是少有能同時緩解財政及經常帳兩大赤字的行業,有助維持經濟健康。
(三)引發金融危機。油氣企業負債很重,由今年到2024將有860億美元債務到期(今年便有220億),還有油田服務業的320億和管道行業的1,230億。2016年油價大跌時便有逾200宗油企破產,涉及債務1,200億。此外,油企債券佔美國垃圾債券市場一成,若出事對該市場必有衝擊。油企對股市影響巨大,從最近油戰引起的震盪可知。
(四)當前美國經濟已被疫情打得落花流水,再遭油戰重擊自必雪上加霜,其險況不言而喻,沙俄聯軍實「趁你病攞你命」。
沙俄聯手 石油將是特朗普噩夢
石油問題對特朗普將是個噩夢。他上台後為鞏固油氣財團支持大力推行油氣增產及出口政策,更有雄心壯志要把美國變成油氣淨出口的能源大國。今後預料他將會在關心股市外還關心油市,這些都被他視為競選行程的指標。
▲ 美國岩油大增產,沙、俄遲早要反制,疫情乃天賜時機可乘機出擊。沙俄表面開戰實則聯手抗美,迫美國加入OPEC+協調機制,現時可說初見成效。(中新社圖片)
撰文 : 凌鵾 經濟分析員
欄名 : 大國博弈